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9-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古典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数十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北宋城市中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 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 2. 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它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    )
    A、严防农民串联造反 B、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便于压迫剥削农民 D、为国家生存筹措人力物力
  • 3. 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 4. 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无为而治” 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 5. 宋代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的地位也有了些变化,不再世代依附于某地主,隶属关系相对松弛。宋代社会关系的这变化(    )
    A、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B、影响坊市制度的崩溃 C、使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 6.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 7. “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 B、殖民扩张的影响 C、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 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8. 英国学者霍普金斯和布朗经研究将1451—1475年间的一般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指数确定为100。到了1555年,价格平均指数已达270,1570年上升到300。这一时期英国物价飞涨的原因是(    )
    A、东方商品的输入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美洲农作物引入
  • 9. 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后,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分化,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强力推动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 D、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 10. 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C、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D、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 11. 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    )
    A、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B、教育改革促成世界市场的完善 C、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成果卓著 D、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
  • 12. “盛锡福”是京华老字号企业(如图为其商标)。刘锡三创办帽厂正值民国初年,人们剪掉长辫,摘掉瓜皮小帽。刘锡三适时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呢帽,在时帽市场一炮打响。材料表明该企业在当时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辛亥革命与社会习俗改革的推动 C、广大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13. 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    )
    A、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B、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 D、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
  • 14. 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C、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 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
  • 15.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 16. 唐代科举进阶后,吏部选官以书判人,“故人竞学书”;北宋时期为了防止考官识别字迹,采取誊录制度,科举进阶后直接授官。故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耳。”材料可表明(    )
    A、书法艺术受选官制度影响 B、文人士子审美情趣改变 C、书法艺术在唐代达到巅峰 D、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
  • 17. 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家最高立法权成“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确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
    A、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 18. 古代雅典制度在当时就有人视其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统治。中世纪时期,雅典民主制基本不为人知。文艺复兴后,雅典民主制被西方人重新发现。17—18世纪,民主仍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肯定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界的主流观点。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主要反映了(    )
    A、民主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B、历史评价总带有一定主观性 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现实需要的影响 D、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
  • 19. 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光绪帝发布上谕指出:“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夫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益贫益弱,不待智者而知。”这表明清政府(    )
    A、对民主革命浪潮深为担忧 B、对世界近代化潮流作出主动回应 C、对空前的政治危机作出被动应对 D、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 20.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B、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C、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D、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 21. “美国的联邦大道,各州如果同意修建的话,就会得到相应的补助。教育补助也是这样。各州为了自己的发展,当然希望节省得越多越好,都希望得到联邦中央的补助。所以通过种类繁多的补助,地方各州很多的权力就慢慢地移转到了中央。”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从联邦制到邦联制的转变 B、借助经济手段加强中央集权 C、中央集权高于地方自治权 D、中央和地方是政治契约关系
  • 22. 前苏联学者瓦列里・帕乌里曼在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的学术专著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首都夺取政权只是在其规模宏大的进程上的一个环节(尽管是重要的),这个进程在1917年之前很早就开始了。”这说明十月革命(    )
    A、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在首都起义带动下迅速成功 C、以夺取政权作为革命的基础 D、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领导核心
  •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24. 肯尼迪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
    A、“冷战”思维影响到政府决策 B、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C、削减福利从而保障科技的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25.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此相对应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 有人认为“船兴则国兴”,也有人认为“国兴则船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开国战争与海上丝绸之路对船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中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的扩展与繁盛,为造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明朝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需求使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出现了新的飞跃,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顶峰。

    ——程晓《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二: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肚子很大,利润也就很多。当时,荷兰拥有的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矛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返航时,他们又从欧洲各地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小麦、铁器、木材和海军补给品。

    ——《大国崛起》

    材料三:英国人勃兰德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如果这些大炮有适量的弹药及时供应,鸭绿江之役(黄海海战)很有可能中国方面获胜”。亲历黄海海战的外国人马吉芬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

    ——陆儒德《黄海海战百年余痛的反思》

    材料四: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将于4月下旬在青岛举行。截至目前,已有60余个国家表示将派海军代表团参加多国海军活动,多个国家将派舰艇参加国际舰队检阅。这次阅兵将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国际化、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阅兵。预计国产航母将亮相。

    ——《大公报》2019年3月29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造船业出现三次高峰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荷兰人积累财富的主要方式是怎样的?其物质条件是什么?
    (3)、我国近代海军诞生于什么时期?材料三中两位外国人对“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黄海海战战败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说明“国兴”与“船兴”的关系。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出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有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摘编自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愈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纽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折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一览表

    时间

    作者

    出版物

    出版物主要内容

    1664年

    托马斯·孟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

    贸易顺差是国家致的唯一手段主张从事转口贸易

    1776年

    亚当·斯密

    《国富论》

    人的本性是利已的,如果人的经济活动不受干预,在价格机制引导下,公民与国家都将受益。

    1849年

    罗伯特·欧文

    《新道德世界书》

    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证了理性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867年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研究资本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问题,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1936年

    约翰梅纳德思斯

    《通论》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表退,市场机制不能使经济体系实现自我调节

    1962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

    《资本主义与自由》

    国家集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弊多利少的,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价格制度来调节经济。

    ——摘编自哈里·兰德斯等《经济思想史》

    材料介绍了西方部分重要经济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其中蕴含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