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 )A、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清除伊斯兰教 C、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 D、维护教皇权威2. 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张的措施或因素不包括( )A、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B、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 C、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D、教权高于王权3. 下列各项中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4.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矛盾有(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5.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 )A、教皇游行 B、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C、兜售赎罪券 D、建政教合一国家6. 一位西班牙官员曾这样描述中世纪的教会,“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主教会积聚了大量的财富 B、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 C、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世纪的人们对教会的统治不满7. 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天主教成了当时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 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8. 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 )
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C、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9. 罗马天主教会进行的纯洁运动的内容有( )①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 ②惩治贪污腐败③召开宗教会议,宣布所有的新教都是“异端” ④为争取民众,取缔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0.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11. 下列属于英国宗教改革独特之处的是(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D、颁布《南特敕令》12.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13. 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上帝的权威 B、因行称义 C、因信称义 D、先定论14.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5. 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①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④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16.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17.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 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 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8. 2012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5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论纲犹如“放出闪电”传遍德意志,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的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19. 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建立新的教会组织 ④创立的加尔文派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材料二 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及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天主教会采用哪些手段把西欧联合为一个政治体系?这一体系(2)、据材料二,回答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战胜教皇权威的原因和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余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材料二
肥胖的僧侣 路德焚毁教皇令 烧死“异端”
图一 图二 图三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图三的做法?
2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材料二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1)、路德认为“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
(3)、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4)、加尔文、路德宗教改革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二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1)、据材料一、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主张的不同之处。(2分)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人凭自己的意志无法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与交往,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材料二 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必定贫穷苦难。
材料三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恩格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位改革家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哪位改革家的什么思想?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这些改革家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