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杨汛桥镇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8-26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25分)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shì)__________,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中年人(chéng)__________前启后、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革命志士对生死的哲理(chǎn)__________发,民族英雄大义(lǐn )__________然的爱国情怀,热血少年负箧曳屣奔赴百里的求学之志,袒荡胸怀的展示。倾听这些真诚的道白,我们时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会备加珍惜。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流(shì)         ②(chéng)前启后

    ③(chǎn)发        ④大义(lǐn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②改为

  • 2. 优美的诗词、文章,可以陶冶你的性情,增强你的人格魅力,请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
    (1)、  , 悄怆幽邃。
    (2)、 , 君子好逑。
    (3)、欲济无舟楫,
    (4)、  , 只有香如故。
    (5)、可怜身上衣正单, 
    (6)、海内存知己, 
    (7)、山光悦鸟性, 
    (8)、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9)、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10)、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3. 用现代汉语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作注释。
    (1)、溪行,忘路之远近。    
    (2)、其岸势牙差互。    
    (3)、卧右膝,右臂支船。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者也    
    (5)、请其本。    
    (6)、故人不独其亲。    
    (7)、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有恨无人。    

二、阅读(60分)

  • 4.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小题。

        郑屠当不过,讨饶。①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1)、这段话选自名著 , 文中①出的人物是
    (2)、下列有关这本名著中人物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判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B、戴宗人称神行太保,本为一村保正。后为救宋江性命冒险送假信而入狱,招来杀身之祸。 C、武松因打虎扬名成为一县都头,因替兄报仇在鸳鸯楼杀死西门庆、潘金莲,被刺配孟州。 D、晁盖广交天下好汉,因劫担之事败露而落草。后为梁山第二任寨主,攻打曾头市时身亡。
    (3)、下面诗句说的是上述名著中哪两位梁山好汉的结缘?请简述事件经过。

    平将珠宝担落空,却问宝珠寺讨帐。要投入寺里强人,先引出寺外和尚。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寻找父亲

        ①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歌:“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河流、山脉、草原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正如父亲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

        ②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③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父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缺憾。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我反而感到庆幸。

    ④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小时候,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亲。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所由来的精神故乡。

        ⑤劳伦斯曾断言:“每一片土地都有其地域之灵,每一个人都被某一特定的地域所吸引,这就是故乡。地球上不同地域放射着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生命振幅,不同的化学气体,不同的磁力﹣﹣地域之灵确是一种伟大的真实。”一个人无论诞生在一个多么贫瘠的地方,也无论走到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都会深深怀恋那里。这也许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宿命。“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就是地之灵所放射出的引力。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更是一种绵延无期的精对神故乡的强烈渴望。我对父亲的寻找,其意义正在于此。事实上,一个人对“父亲”的寻找,从他一诞生就开始了。

        ⑥我常常虚构父亲,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照片:苍白,瘦削。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从他明亮而有神的眼中,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而这,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这是他扎根大地,在大地上流浪所赢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最后是以复员老兵、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之间。他拉一手好二胡,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里凑数。

        ⑦“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我不能不感谢那块土地,那块嫩江边上,对我,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土地。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田畴、草甸,以及乡言土语,风俗习惯,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我的一切是它赐予,我岂能不感谢?

        ⑧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地,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如此,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我,这也算是对粗犷而失之细的一种补救吧。

        ⑨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感到郁闷、压抑、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在大自然,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

        ⑩写过《天使望 故乡》的美国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把人的故乡情思概括成“为找到一个父亲的努力”。但这个父亲不仅仅是赐予我生命的父亲,也不仅仅是我幼年失去的父亲,而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一种力量和智慧的形象。我的生命的信念和坚守,只有和它才能合而为一,这也是我对父亲不断加以想象和虚构的实质。父亲的早逝,在我心里,已经把他与故乡、大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比温柔的母爱更富有启示性的力量。

    (文章改编自《父亲•故乡•地之灵》)

    (1)、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寻找父亲”?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3)、第①段、第⑦段都引用了“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两处引用的作用各是什么?
    (4)、第⑥~⑧段中,血肉之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有哪些?
    (5)、第⑤段提到了劳伦斯,第⑩段提到了托马斯•沃尔夫,请探究这两位作家故乡情思的异同。
  • 6.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但今天我真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

        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

        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他把自己的哲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不光是庄子、孔子,甚至是释迦摩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渡的寓言书。

        ④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面别人惨淡的人生。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

        ⑤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让寓言帮你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

    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也能磨成针,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

        ②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劲都没了。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转化成智慧。

        ③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为,就‘明辨是非’的人。”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这个依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④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

        ⑤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如果一个寓言能“普渡”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迷信?

    (1)、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
    (2)、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   )

    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

    A、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B、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 C、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
    (3)、“正方”材料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
    (4)、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
  • 7. 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1)、【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说处杀虎斩蛟    蛟浮或没 B、乡里所患    终忠臣孝子 C、竟杀蛟出    杀之复上船 D、舟中人皆得活    乡人皆好
    (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实三横唯余其一

    ②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③还涉江,至于中流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②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
    (6)、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

三、作文(60分)

  • 8.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                             的目光(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或短语,然后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②于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二)人生是一个不断“寻”的过程,也许你寻觅过自然的美景,寻找过逝去的美好,探寻过科学的奥秘,追寻过伟人的足迹……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②于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四、附加题(提示:建议你先写作文,时间有余,可以选做.)

  • 9. 下列句子出自哪本古代典籍?根据句意选择。

    A.《大学》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1)、言必信,行必果。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10. 保罗•柯艾略的经典寓言式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讲述了(人物)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乔斯坦•贾德的哲学启蒙读物《》讲述一个充满好奇心又活力十足的女孩学习哲学知识的经过。这两部经典将打开你从未想像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