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市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8-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题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伶仃(dīng) 炽痛(chì) 澎湃(pài) 锲而不舍(qì) B、校补(jiào) 哺育(pǔ) 修葺(qì) 慷慨淋漓(kǎi) C、殷红(yān) 诘问(jié) 污秽(huì) 心有灵犀(xī) D、迭起(dié) 花圃(pǔ) 归省(shěng) 鲜为人知(xiǎn)2.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搀扶 滞笨 仰慕 鞠躬尽萃 B、婉转 怪诞 陡峭 义愤填膺 C、赢弱 狂澜 钦佩 语无伦次 D、班斓 取缔 妥帖 相德益彰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华真是别具匠心 , 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谈论沂蒙精神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 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同学们秩序井然地列队放学,这已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诗词经典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这些经典。 D、通过此次青春期教育活动,使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B、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专门开辟了“走进经典名著”等专题栏目。 C、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D、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定要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B、《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C、《海底两万里》中船长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鹦鹉螺号”。 D、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他三部曲的第二部。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1)、解释下面句划线的词语。( )①阅十余岁
②山门圮于河
③卒逢暴雨
④伯牙善鼓琴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①吾于何逃声哉 古义:今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今义: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5)、“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甲)中“ ”也可谓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8. 将下面的两句诗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9. 古诗文默写(1)、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4)、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达爱国热忱的诗句是 , 。(6)、杜牧的《泊秦淮》中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的句子是: , 。(《泊秦淮》)(7)、陆游《游山西村》“ , ”,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10. 综合性学习。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12. 阅读《父亲的信》,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我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作者:胡智慧 选自《羊城晚报》)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 ② ③ ④
(3)、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4)、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是(引用原文)。第五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1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宗月大师
老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1)、概括宗月大师对我的影响和帮助。用上“不仅…还…更”这样的关联词语。(2)、根据内容填空。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其中不乏精彩的描写。文中划线的句子几次对刘大叔的“洪亮”的声音或笑声进行了描写,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①第一次描写:“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
②第二次描写:“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旨在表现。
③第三次描写:“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①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4)、文章通篇以“刘大叔”来称呼宗月大师,直到最后才点明“他是宗月大师”。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5)、在《朗读者》节目中,演员濮存昕在朗读《宗月大师》前,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年少时他曾患有腿疾,被同学乱起绰号。在灰暗的少年时光,他遇到了医生荣国威,助他扔掉拐杖,让他重拾自信。请结合文章,联系朗读者濮存昕的经历,说说他会以怎样的感情来读这篇文章的?14.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以“生命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补全题目。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