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8-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zhěng)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pán)石上的时候。 B、有时用笔极为俭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gǎng)上的山神庙,(zhuó)“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 C、它不只是一堆平凡迭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pī)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磊拓(cuó)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 D、他蜷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chù)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máng)叮过的公牛。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人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甲)世人皆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桓谭《新论·琴道》也讲述了一个关于“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的故事。(乙)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对曰:“臣之所能令悲者,先贵而后贱,昔富而今贫。”雍门周说孟尝君养尊处优,流连声色,沉醉忘归,所以无法让孟尝君闻琴而生悲。等到雍门周惟妙惟肖地描述人死后的凄凉景象,引琴而歌之,孟尝君遂悲伤流泪。要被音乐感动,既取决于音乐本身,也取决于听者的心境。

        琵琶有独特的表现力。《宋书·乐志》引傅玄《琵琶赋》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载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丙)如此说来,琵琶是在公主和亲的路途上使用的,所宣泄的必然是幽怨,悲哀和无可奈何,是难以排解的离愁别绪,是命运无定的惆怅和迷惘。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连 B、惟妙惟肖 C、取决于 D、宣泄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环球时报》刊登文章说,国家兴衰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抛开国家规模、战略导向等关键变量不讲,决定国家兴衰的终极因素是一个国家建成“有组织的活力型社会”。 B、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祛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在这一天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等。 C、2019宁波“万有引力”论坛“资本对话科技”为题,拓宽了宁波科技争投、产业争先的视野,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氛围,为宁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D、他像小学生一样,拜草原的牧人和终年奔走在大漠的“赶脚人”为师,改编、搜集、整理在西北大地广泛流传的“花儿”和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歌。

二、语言表达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假山?西方建筑前一般有雕塑,多是与宗教有关的人的形象;而中国人的建筑没有这种东西,①。假山就是中国建筑前的雕塑,其中含有深邃的思想追求。瘦、漏、透、皱就是“拙”,② , 把目的性的东西去掉,要大巧若拙。我很喜欢明代计成的一句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纲领之一。③:第一,遵循自然,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第二,最关键的就是规避人工秩序。

  • 5. 经典作品总是令读者回味无穷。请从下列语段中任选其一,指明作家、作品,并从人物情节、技巧、主题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赏析,不超过90字。

        ①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②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③——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哦,好地方。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是,老爷。

        ④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①作家:        作品:

三、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修缮古建?

    北京青年报

        近日轰炸朋友圈的热点事件一定是 “巴黎圣母院火灾”,早先曾有消息称,此番失火与正在进行的巴黎圣母院修缮相关。无论这场火灾由什么引起的,“修缮”必定是今天的巴黎圣母院要面对的功课。为此北京青年报采访了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老师。

        北青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后,曾有消息称引发火灾的原因或许因为正在进行的巴黎圣母院修缮。后来说法也比较多,您认为修缮是否会带来危险?

        (吕舟)修缮是一个干预的过程,本质上是对对象的改变和干预。改变大了,干预多了,就会造成对文物价值的损害。修缮的过程当中确实会有很多风险:比如说原来没有人的地方,现在有人在活动;原来没有电源的地方,现在因为要修缮,要把电缆加进去,像这种情况,如果管理不严,就有可能存在火灾的危险。

        (北青报)提到修缮,我们知道“古建筑修缮”是一门大有讲究的学科,那么正如其名,它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吗?

        (吕舟)“古建筑修缮”是一门比较近的学科。在中国,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同道开始进行基于保护古代建筑为目的的修缮设计,但修缮工程则还是传统的修房子的方法,并没有体现出文物修缮的特点。

        (北青报)古建筑修缮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基本原则是什么?

        (吕舟)文物修缮的难点在于对文物价值系统和全面的认知和研究。文物修缮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基于对文物整体价值的认识,尽可能地保护好这些真实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并使建筑能够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文物修缮,不是修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尽可能避免变化,变化越小越好,尽可能多地去保留能够体现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或是文化价值的部分,要尽量把这些东西都留下来。

        (北青报)修缮与变化中间,其实是一道哲学问题。一些资料上说,建筑师和历史学家其实对“古建筑修缮”是有不同意见的?

        (吕舟) 19世纪在英国,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人曾批评建筑师做的历史建筑的修缮是对这些历史建筑的破坏,因为建筑师往往更在意表达自己的创意,要在建筑上留下痕迹。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应当充分尊重原有的建筑遗存。文物建筑的保护,尽可能保存历史建筑上所有的有价值的内容,不能把它变成建筑师们表现自己的场所。今天,在文物的保护、修缮这个行业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修缮应该保护好文物建筑上有价值的部分。

        (北青报)有这么一个概念提到“忒修斯之船”的悖论,即如果一艘木船上的木头被一根一根换掉,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先的那艘船吗?有人认为,巴黎圣母院同样有此类困扰。

        (吕舟)“忒修斯之船”的悖论是一个古罗马时期的逻辑学讨论,它涉及今天人们所说的“真实性”,如何保护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文物价值,保护这些价值所依附的物质存在?比如巴黎圣母院,我们当然希望经过修复之后,能够尽可能多地保留巴黎圣母院原来使用过的材料。这些材料(遗存)才是我们与历史之间的媒介,无论这些材料是12世纪初建时的材料,还是19世纪修复时加上去的材料,它们都是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历史的一部分,都是历史的遗存,今天换上去的新的材料,无论它是多么生动、准确地模仿了12世纪或是19世纪的做法,它也只是一仿品,它无法体现原有材料所具有的价值。

        (北青报)外国的古建筑修缮和中国古建筑修缮,方法会不会有不一样?

        (吕舟)基本的原则是一样的,尽管我们可能会碰到很多具体的复杂的问题,比如有中国建筑的彩画问题,欧洲的石材保护问题就是他们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基本原则仍然是尽量保护好这些建筑所具有的价值。

        (北青报)谈到古建筑修缮,很多文章谈到《威尼斯宪章》。

        (吕舟)《威尼斯宪章》是1964年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的专家们通过的一个共识。当时一批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的国际专家在会议上通过的这个文件,它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对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基本原则的认识。《威尼斯宪章》提出的对文物保护的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其中一些原则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比如刚才谈到的对于历史信息的保护、对于“原物”的保护等。《威尼斯宪章》也提出最好是把零散的构件给规整,把它原来解体的构件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放好就可以了。

        (北青报)在《威尼斯宪章》国际框架之下,对中国的古建筑保护有什么积极影响?

        (吕舟)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威尼斯宪章》被翻译到中国,引起了中国文物修缮领域的很多讨论。此前,中国的修缮出发点和欧洲的出发点有差别,我们之前比较强调的是复原,面对一个元明清都有添加的宋代的建筑,这时候大家都觉得宋代的很有价值,于是想把它恢复到宋代最标准的时候,但事实上没有确切的资料能够证明这座建筑在宋代的样子。这时候的复原带有太多的猜测的成分。《威尼斯宪章》引进以后,人们重新检讨整个历史建筑复原的过程,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东西就做“过”了,随着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按照公约相关的保护原则,《威尼斯宪章》的很多思想就融入到了中国的文物保护当中,比如“少干预”、保护历史信息、复原需要非常谨慎等内容。

    (1)、下列关于“古建筑修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建筑修缮是一个干预的过程,本质上是对对象的改变和干预,它会对文物价值造成损害。 B、中国古建筑的修缮始于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同道们基于保护古代建筑为目的的修缮工程。 C、文物修缮,修得越少越好,尽量地少改变它。要尽可能避免变化,变化越小越好,尽可能多地去保留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或是文化价值,要尽量把这些东西都留下来。 D、文中引入“忒修斯之船”的悖论,意在说明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巴黎圣母院原来使用过的材料,不管是初建还是后来修复时用的材料,都因有历史遗存信息而要尽量保留。
    (2)、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缮的过程中有很多无法避免的风险,比如人的活动以及电的使用,因此要避免出现此类修缮危险,就需要进行严格管理。 B、如果建筑师更在意表达自己的创意,要在建筑上留下痕迹,那么他们做的历史建筑的修缮往往是对这些历史建筑的破坏。 C、根据《威尼斯宪章》提出的对文物保护原则,修缮应该尽量复原文物的初始面貌,以便更好地保护好这些建筑所具有的价值。 D、不管是中国古建筑修缮,还是外国古建筑修缮,保护中突出的问题虽有不同,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并保护好文物价值,避免过度干预。
    (3)、根据全文,概括古建筑修缮必须遵循的原则。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品质

    〔英〕高尔斯华绥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他本人就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他哥哥虽然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虚弱、更苍白,但是他们两兄弟却很相像,所以我在早年有时要等到跟他们订好靴子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谁是谁。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他接受了我的定货,但没拿皮革给我看;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

        “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为了讲究时髦,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惟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

        他的面孔和声调使我获得很深刻的印象,结果在随后几分钟里,我定了许多双靴子。这下可糟了!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起想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去了。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才看到一张面孔向下边窥视,随后才有一阵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了;他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

        “你是不是——先生?”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要晓得,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看,这双还很像样的呢!”我把脚向他伸过去。他看了看这双靴子。

        “是的,”他说,“人们好像不需要结实靴子了。”

        为了避开他的带责备的眼光和语调,我赶紧接着说:“你的店铺怎么啦?”

        他安静地回答说:“开销太大了。你要做靴子吗?”

        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却向他订做了三双;……过了好几个月以后,我又到他的店铺里去;我记得,我去看他的时候,心里有这样的感觉:“呵!怎么啦,我撇不开这位老人——所以我就去了!也许会看到他的哥哥呢!”

        因为我晓得,他哥哥很老实,甚至在暗地里也不致于责备我。

        我的心安下了,在店堂出现的正是他的哥哥,他正在整理一张皮革。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好吗?”

        他走近我的跟前,盯着我看。

        “我过得很好,”他慢慢地说;“但是我哥哥死掉了。”

        我这才看出来,我所遇到的原来是他本人——但是多么苍老,多么消瘦啊!我以前从没听他提过他的哥哥。我吃了一惊,所以喃喃地说:“啊!我为你难过!”

        “的确,”他回答说,“他是个好人,他会做好靴子;但是他死掉了。”他摸摸头顶,我猜想,他好像要表明他哥哥死的原因;他头上的头发突然变得像他的可怜哥哥的头发一样稀薄了。“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你要做靴子吗?”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统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这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

    ②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小说多次出现陈列在橱窗里的三双靴子,请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来展开叙述的,但为什么作者要把格斯拉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交给那个年轻人来叙述?

四、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刁景纯学士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启:近自罢乾德,遂居南阳,始见谢舍人,知丈丈内翰凶讣 , 闻问惊怛,不能已已。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坷,数年以来,方履亨途,其去大用尺寸间尔。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凡天之赋予人者,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前既不可诘,但痛惜感悼而已。

        某自束发为学,初未有一人知者。及首登门,便被怜奖,开端诱道,勤勤不已,至其粗若有成而后止。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 , 虽有知者,皆莫之先也。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一遭人之顾己,不以至公相期,反趋走门下,胁肩谄笑,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以卑昵自亲。名曰报德,非惟自私,直亦待所知以不厚。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某之愚诚,所守如此,然虽胥公,亦未必谅某此心也。

        自前岁得罪夷陵,奔走万里,身日益穷,迹日益疏,不及再闻语言之音,而遂为幽明之隔。嗟夫!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足道也!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遂与道路之人同叹尔。

        知归葬广陵,遂谋京居,议者多云不便,而闻理命若斯,必有以也。若须春水下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身贱力微,于此之时当有可致,而无毫发之助,惭愧惭愧。不宣。某再拜。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注释】①丈丈内翰凶讣:欧阳修丈人胥偃去世的消息。②获齿多士:在众多士子中容身立足。③理命: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问惊                怛:痛苦,忧伤 B、方履涂                亨涂:坦途,顺利的境遇 C、春水下汴            须:必须,一定 D、于此之时当有可            致:表示,表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粗若有成而后止            敛赀财以送 B、皆莫先也                夫晋,何厌 C、直亦待所知不厚            虽董之严刑 D、亦未必谅某此心            丘闻有国有家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谢舍人那里,欧阳修听到了丈人去世的噩耗,他一方面悲难自抑,另一方面也为丈人历尽坎坷、即将获得大任而突然辞世,深感惋惜。 B、欧阳修深情地回忆起丈人对自己的褒奖和栽培之恩,满怀感激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欧阳修甚至愿意像世俗士子那样来回报丈人之恩。 C、欧阳修认为,回报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磨练个人的操守,成为一个出类拔萃、功成名就的人,可惜丈人也不一定能体谅自己的用心。 D、在这封简短的书信里,欧阳修充分展示了自己最动人的两面: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婿和晚辈,一个恪守道义、为人正直的学子和臣子。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世 俗 之 态 既 不 欲 为 愚 诚 所 守 又 未 克 果 惟 有 望 门 长 号 临 柩 一 奠 亦 又 不 及 此 之 为 恨 何 可 道 也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

    ②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

    ③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夕逗繁昌浦

    (南北朝)刘孝绰

    日入江风静,安波似未流。

    岸回知舳转,解缆觉船浮。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

    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讴。

    疑是辰阳宿 , 于此逗孤舟。

    【注释】①辰阳宿:辰阳,战国楚地,屈原《九章·涉江》有句“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写他流放行途的曲折险难。

    (1)、本首诗从体裁上说是 , 前面四句写出了江面的特点。
    (2)、本诗后六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的?试简要赏析。

六、句子默写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4)、守着窗儿,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张溥《五人墓碑记》)

七、材料作文

  • 1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了高中,离家的路开始远了;以后读了大学,或者去开创一番事业,离家的路可能会越来越远。有人觉得,在这个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时代,青年人不宜离家太远,应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也有人认为,一个人唯有离开家,走向无尽的远方才能真正成长,好青年志在四方。

    对此,你有什么体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