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9-08-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早期国家与社会
-
1. 下面都是带有文字的文物,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 )A、都体现出青铜制造的高超工艺 B、都完整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C、都推动了我国造纸技术的发展 D、都有助于研究当时的那段历史2.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与下侧图片所示文物有关的历史信息是( )A、体现古代的世袭制度 B、体现夏朝的青铜文明 C、能够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D、反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3. 下图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西周分封制度 C、日本封建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4.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A、封建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5. “溥天下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B、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C、周朝的疆域很大 D、西周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
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
6.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废除了贵族特权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7. 绍兴是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由2500年的历史。绍兴建立于( )A、战国 B、秦朝 C、春秋 D、西周8. 我国成语反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成语属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有( )A、围魏救赵 B、完璧归赵 C、卧薪尝胆 D、秦晋之好9.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平民如果想成为贵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造反起义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0.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兴修水利 B、阶级变动 C、改革变法 D、铁器与牛耕三、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
11.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下列孔子的主张中,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贵贱有序 B、因材施教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12.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有教无类”,使学术思想活跃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1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A、兴办私学 B、创立儒学 C、开办太学 D、创设科举制度14.
- 《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15.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A、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D、兼爱非攻,互爱互助——儒家四、材料探究
-
16.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荀子•行效》载: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哪几类人?(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出诸侯要履行哪些义务?(至少答三点)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2)、该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4)、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18.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19.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2)、材料二中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为何会被采纳?
(3)、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