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6-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大跃进”运动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2.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三大改造时期3. 王进喜是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群众称他为( )A、“铁人” B、党的好干部 C、解放军的好战士 D、最可爱的人4. 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5.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大6.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结束了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7. 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新疆和平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 C、青海和平解放 D、云南和平解放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9. 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是在( )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10.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急于求成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1.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下列成就中不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B、长春一汽生产出载重汽车 C、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2.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标志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有( )①邱少云 ②焦裕禄 ③雷锋 ④黄继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5. 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词语,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微信”、“范儿”等等。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你判断一下,下列不属于1953—1956年的流行词汇是(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集体化 D、大包干1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7. 八年级(2)班开展“品对联,颂国策”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挂出了“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赞颂的国策是( )A、“一国两制” B、对外开放 C、“科教兴国” D、和平共处18.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则真实地再现了著名科学家______的科学品格。( )A、钱学森 B、邓稼先 C、王大珩 D、袁隆平二、综合题
-
1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天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天安门雄伟壮丽……下午3时,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齐鸣,全场沸腾起来。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材料三: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
——以上材料摘自《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2)、这一天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国旗的?该会议还通过了哪部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的司令员是谁?(4)、材料三中的“旧土地制度”指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人民政府对这种旧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法律文献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20.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材料三: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据材料二指出: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除了对农业改造,还有哪些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请问政府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措施?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业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五: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方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
(3)、材料三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4)、材料四中会议的名称叫什么?这次会议之所以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律文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5)、材料五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22.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摘自《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序言
材料二:“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
材料三: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四:“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指什么?(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周恩来在这个国际会议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3)、根据材料三看出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4)、材料五中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反映的是我国外交上的哪一个重大事件?(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一系列外交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