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12-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于年,年月日在开幕。
-
2.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赫尔辛基 同胞 评估
李岚清 承诺 授予
-
3. 根据对偶的特点,为下列成语接写下句。
①兵来将挡,
②流水不腐,
-
4. 找出下列各项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个并更正。
①届时(jiè) 强悍(hàn) 荟萃(suì) 无懈可击(xiè)
②妥协(tuǒ) 自诩(xǔ) 醒豁(huò) 哄堂大笑(hǒng)
③重荷(hé) 熟稔(rěn) 攸关(yōu) 公正不阿(ē)
④明晰(xī) 跻身(qī) 加冕(miǎn) 寥寥无几(liáo)
-
5. 下列加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届(到)时 信守(忠诚地遵守) B、衷(内心)心 赤字(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 C、授(交付,给) 盛(盛大,隆重)事 D、荣誉(称赞) 盈(多出来,多余)余
-
6. 下面语段中,划横线处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从我走出中学校门参加工作以来,不经意间已轻描淡写地度过了十个春秋。我不敢妄言在这十年间自己获得了怎样显著的进步,不可磨灭的唯有成长的记忆。我想,大多数时候,成长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中学这条澄澈而饱满的河流已经汇入了更加丰厚深广的大海,它仍将在大海的怀抱中孜孜不倦地流淌前行。
A、轻描淡写 B、不可磨灭 C、细水长流 D、孜孜不倦 -
7.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A、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
8. 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吉祥物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最终确定为五个可爱的“福娃”。 B、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C、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北京奥运村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方案。 D、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
9. 选出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 )A、那一片野花五彩缤纷,像织的锦缎一般。 B、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 C、她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D、而当阵雨过去,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
-
10.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___________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永远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
11.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二、问题理解
-
12. 体会句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①全世界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来到中国并访问北京。
②因此我衷心地希望尊敬的奥委会委员们,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一长期期待的愿望。
③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
④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作的所有承诺。
-
13. 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内写上简洁得体的话语。
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在上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中,虽经努力拼搏,但仍以3:4的微小差距惜败奥地利选手施拉格,请你发一条短信息鼓励他。
-
14.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校学生会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次“小风筝竞飞”活动。请你展开联想和想像,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标语。(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
15. “中国政府尊重并赞赏国际奥委会评佑团所作的评估报告,我们据此已制定了在北京举办一次出色奥运会的规划。”中“尊重”与“赞赏”的次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
16. “中国政府尊重并赞赏国际奥委会评佑团所作的评估报告,我们据此已制定了在北京举办一次出色奥运会的规划。”中“制定”能换成“制订”吗?为什么?
-
17. “中国政府尊重并赞赏国际奥委会评佑团所作的评估报告,我们据此已制定了在北京举办一次出色奥运会的规划。”中“出色”能删去吗?为什么?
-
18. 李岗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什么身分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身分相称吗?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
-
19.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两篇陈述发言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这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这对加强陈述效果有什么好处?
-
20. “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回北京”一句话中“奥运会”能否换成“奥运精神”,为什么?
-
21. “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一句中“通过运动”这几个字能否省略?为什么?
-
22. 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什么?谁提出的?
-
23. 《背景深奥陈述发言两篇》中“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这个句子,“在我的祖国”这一状语能否省略?为什么?
-
24.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前后两个称谓能不能颠倒?
三、阅读理解
-
2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将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了赫尔辛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奥运精神。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回中国,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
各位奥委会委员,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如果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1)、文中第一段“一种决定”指的是什么?(2)、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2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世界选择北京
——写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胜之际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北京成功了!”
“我们赢了!”
北京时间7月13日22时08分,本社赴莫斯科记者发来急电:2008年奥林匹克盛会选择了北京。
瑞士奥委会主席沃•卡奇当即向北京奥申委表示祝贺:“现在应该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了。”加拿大体育部长丹尼斯•库珀说:“结果就是结果,今天北京很幸运。”
这是世界对北京的选择。
天安门广场,人潮欢涌,其情撼地震天;中华世纪坛,鼓乐高亢,其势排山倒海。
曾经的坎坷化作今夜的辉煌
让时光倒流。
1993年9月23日,北京仅以两票之差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当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以金牌总数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时候,当中国的综合国力一步步增强、人们的奥运情结越来越浓烈的时候,8年前的这一幕,仍如此真切地扰动着人们的心绪。
曾经的坎坷,已积淀成神圣而执著的理性……让时光倒流。
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雅典燃烧。此前,国际奥委会的一封邀请函寄至清政府,可正值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统治者哪还有暇顾及奥运!
1915年,国际奥委会又一次发来邀请。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国内的护法战争,中国又一次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擦肩而过。
1908年,《天津青年》首次提出: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这一声声呼喊,在那个中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壮与高昂。
这一切,使今夜的喜悦变得凝重……让时光倒流。
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看台上的中国全国体育协进会干事宋如海百感交集,反复用英语吟诵“奥林匹亚”,忽然喊出一句中国话:“我能比呀!”
后来,他将奥林匹克运动会音译为“我能比呀!”
代表中国实现“我能比”这个愿望的,是1932年的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
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资助下,他只身在海上飘泊21天到达洛杉矶。
疲惫不堪的刘长春在男子100米预赛中,一路领先70米后,脚步明显吃力,最终被淘汰。
1936年柏林奥运会,进入撑杆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符保卢,竟买不起比赛用杆;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参赛团中唯一住不起奥运村的。
这不堪回首的一页,已被我们翻过。
昨日的悲歌,只会使今天这不眠的狂欢,更加酣畅淋漓!
“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1921年至今,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80年。
前80年,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后8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最悲惨的境遇走上光明的道路。
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公正、圆满的解决。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一声枪响,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纪录成为历史!
在这个曾经苦难深重的国家,人民的爱国之情、强国之梦与体育是如此密不可分。
不能忘记,80年代,女排精神给人们带来的巨大鼓舞。“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时代强音。
从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15枚金牌,到第27届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国际公认的体育大国。
可是,“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上世纪初,同胞的呼喊犹在耳际。
这是一个不畏惧任何艰险的民族。8年前北京申奥失利之后,人们高呼的口号是“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8年来的事实回应了这一声呐喊。今年5月,香港《财富》论坛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从1870年到1930年,60年时间人均收入增长三倍半;日本从1951年到1975年,25年时间人均收入增长6倍;而中国从1977年开始,短短20年时间,人均收入增长了7倍。
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不可阻挡。奥运之梦牵系着中华民族为创造人类文明共同奋斗的理想。
人类一次智慧而诗意的选择
2000年9月9日。北京。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信中说:“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2001年5月15日。瑞士洛桑。
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公布了对2008年奥运会5个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其中特别指出,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将为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举世皆知。
“在北纬40度上下的世界各大城市,只有北京是历经3000年而不衰的都城。古迹之多,胜过罗马;气魄之大,胜过巴黎。”
今日中国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谁能漠视这个巨大市场给予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北京,新奥运”,已不仅仅是响亮的口号。
律动着来自世界各地电波的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窗口。在北京奥申委网站上,一次为支持北京申奥而举办的签名活动中,仅一个月签名者就达100万人。
20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加入北京申奥队伍;“绿色社区”活动,正由居民们自发推行。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正实实在在地成为中国赋予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内涵。
1913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寓意深远地为国际奥委会教学设计>设计了“五环”标志,以象征五大洲通过体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奥林匹克圣火就要在古老的中国燃烧。时间将证明,这是人类的一次智慧而诗意的选择。
“1908--2008”,从第一个中国人提出申办奥运会,到北京主办奥运会,历史的回声将穿越整整一百年。这看似巧合,却蕴含着历史的必然。
(1)、作者为什么说“世界选择北京”是“人类一次智慧而诗意的选择”?(2)、在第一部分,作者提到了“曾经的坎坷”,也提到了“今夜的辉煌”。请把他们找出来,体会其构思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