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8-0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逞能(chéng)    撺掇    抽丝剥茧(bō)    忧心重重 B、阔绰(chuò)     洋溢    不修边幅(hū)    血雨兴风 C、间或(jiān)      笔砚    根深蒂固(dì)    消声匿迹 D、舵手(duò)      褶皱    强聒不舍(guō)   海枯石烂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票结果一出来,众人都傻眼了,面面相觑,谁也没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B、这种漂亮的衣服有个特性,只有不称职的或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才看不见这衣服。 C、他博学多闻,口才绝佳,他在朋友中经常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敬佩! D、清香扑鼻的新茶配上甘醇清洌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不同凡响。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到了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一位仰慕已久的朋友。 B、岁月如歌,分别五年,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耳边回响。 C、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要善于汲取古典诗词。 D、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
  • 4. 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

    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

    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 5.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C、“花下清朝留学生速成班的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土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诗歌鉴赏

  • 6.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介绍相逢的背景。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 B、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到“忆旧容”,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交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的细节。 C、颈联写与表弟相见后有无穷的话要说,以致一直从晚上述说到天亮的钟声都敲响了的时候。 D、尾联由实返虚,想象第二天在秋山重重的巴陵古道送别表弟的情景。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主要是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写自己和表弟的“相逢”的,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到“忆旧容”等词可以看出。 B、“语罢暮天钟”既表现二人交谈的时间久,也表现了交谈的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写出人情谊的深长。 C、“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D、尾联通过巴陵古道、重重秋山的描写,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写了对对方的惦念之情与关切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孝公既用卫鞅 , 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民之不信 B、能徙者/予五十金 C、太子/君嗣也 D、民勇/于公战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

    ①民            ②秦民大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②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4)、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令行禁止的原因。
    (5)、文章主要写了商鞅的哪两件事来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坚决和果敢。

四、句子默写

  • 8. 填补下列名句的缺处或按要求默写.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12章)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3)、,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 , 归雁洛阳边。          (王维《使至塞上》)
    (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6)、,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8)、 ,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五、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男儿有泪

        木铃

        ①邻居田四毛比我大一个月,常常哭。我嫌他。我妈说按礼节我得叫他“四哥”。嘁!哭鼻子的怎配当“哥”?免礼了。

        ②我们村有个孩子叫张小挂,这个囫囵小子邪得很。一场春雨过后,无数的蜗牛从湿漉漉的草丛里逃命似地往路上爬。张小挂疯子似的狂跳,每一脚下去,“吧唧”,一片蜗牛遭殃。田四毛看着殒命的蜗牛哭。张小挂则更兴奋,跳得更来劲。田四毛突然猛地扑向张小挂。我们都以为他要拼命,谁知他蹲下来抱着张小挂的双腿继续哭。田四毛因此得了个外号叫“林黛玉”,哭是他的杀手锏。

        ③有一回村长娘在杀山鸡。山鸡是刚套得的,胸脯上的锦毛闪着光泽,翎羽高扬,特漂亮。等村长娘一声号令我们随时准备扑上去拔鸡毛,我看中了脖子上的一簇红绿蓝黑相间的锦毛,光滑闪亮,像缎子一样。

        ④“林黛玉”把我们往后推,说你们别拔它,疼。说着就哭了。我们不理他。“林黛玉”说,你们敢拔,我就不跟你们玩了。这句话像空气一样刚飘过,村长娘说,拔吧。我立刻飞速跑——鸡毛没拔着,我被“林黛玉”拉住了。等我摆脱了“林黛玉”,山鸡已经被割了脖子,脖子上的那簇锦毛被鸡血染脏了。

        ⑤后来,我足足有一个月没有理“林黛玉”。我妈说我,你田阿姨孤儿寡母不容易,别像其他孩子那样欺负四毛。田四毛本来有三个哥哥,都夭折了。

        ⑥就这样哭哭啼啼长大后的田四毛娶了一个漂亮媳妇。我开玩笑说,结婚后可不能哭了啊。四嫂笑得花枝乱颤,说他再敢哭,她有大剂量药包治他。确实该有人下狠招管管田四毛了,一个大男人被人叫作“林黛玉”,多寒碜!

        ⑦四嫂捡了一条流浪狗,皮包骨头似的,还特别脏。田四毛见了,急忙去宠物市场买狗窝狗粮,跟养了贵宾犬似的。他给流浪狗洗澡擦虫药时摸到了骨头,心疼得直掉泪,发誓要给它真正的幸福。他给流浪狗起了个名字叫“金鱼”,因为金鱼娇贵。他张口闭口都是“我们家金鱼”,听的人思维不断在金鱼和狗两者中切换,别扭死了!

        ⑧有一天,我在巷子口遇见了田四毛。他满脸悲切地说,你四嫂病了。天!这年头最怕这句台词配这样的表情。我一时呆了,不知怎么安慰他。他接着说,急性阑尾炎,开刀了,我回来给她做吃的。切!阑尾炎算个啥嘛?

        ⑨没过多久,田四毛的外婆哮喘病犯了,很严重,家里人排班轮值照顾。几天不见,田四毛形象突变,胡子邋遢,眼圈乌青乌青的。一问才知道,陪夜全被他包了。我问,为什么啊?四嫂说,你四哥自己愿意的,是想趁外婆在世时多尽点孝心。

        ⑩以前我总觉得常常抹眼泪的男人压根不算一个man(男人,男子汉),但那么多年看过来,田四毛这个男人真不算差。我决定从这一天开始正式给田四毛一个新称呼,四哥!

    (有删改)

    (1)、文中多次写了田四毛的“哭”,他分别是为什么而哭?
    (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说说其写出了田四毛怎样的形象?
    (3)、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田四毛,这样写有何好处?
    (5)、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 10. 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六、名著阅读

  • 1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从《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可爱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80字左右。

七、命题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麻雀总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长时间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换窝。年长而又聪明的麻雀告诉它:“那味道恰恰是从你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一只乌鸦向鸽子抱怨:“这个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也是白费力气。”

    请以“完善自我”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