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7-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字词书写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生其实就像一条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xiāng rú yǐ mò      , 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 疑)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拥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独。

    ——龙应台语录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荆  

    (2)、看拼音填词语。

    xiāng rú yǐ mò

    (3)、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二、句子默写

  • 2. 请根据对话中的相关信息,按要求完成题目。

    某小组同学在语文探究课上对于古典乐器进行了梳理,请你帮忙把内容填完整。

    (组长):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其独具特色的古典乐器也一直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大家在语文学习生活中知道了哪些独特的乐器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哦!

    (小樱):羌笛——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主要在中国西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用于独奏。边塞诗中常见,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①

    (小楠):喇叭——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是唢呐的俗称。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音色明亮,音量大,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如王磐《朝天子·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②

    (小佳):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③。《诗经·关雎》也有记载:④ , 琴瑟友之。

    (晓东):琵琶——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招待朋友的奏乐,⑤ , 胡琴琵琶与羌笛。

    (小樱):我查了资料,知道了“芦管”和“玉笛”的关联。“芦管”也叫“芦笳”,纳西族吹奏乐器,擅于演奏速度较慢、缠绵悱恻、哀伤动人的乐曲。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⑥ , 一夜征人尽望乡”,而“玉笛”也只是笛子的美称,并不真的是用玉做的。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⑦ , 散入春风满洛城”。

    (小佳):我还发现了“箜篌”、“胡笳”等乐器……

    (组长):看来大家都收获颇丰啊,怪不得古人经常会在宴饮之时都会有音乐助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所以后人才会用“丝竹”指代⑧。如刘禹锡《陋室铭》“⑨。”

    大家以后可以多多交流,分享更多有意义的……

三、诗歌鉴赏

  •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诗句中“乃”的意思为
    (2)、诗句中加下划线字“乃”与下列句中“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蒙冲斗舰以千数 B、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C、尔其勿忘父之志 D、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 4. 古诗词赏析。

    落花

    唐·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时节的花朵,同时也都直接或间接写到了诗人的行为。
    (2)、简析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名著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A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A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A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A便拜。那A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A坐。A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A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A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A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中人物A是谁?
    (2)、选文表现了林冲和A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加以表述)
    (3)、请用一句话概述紧接选文后发生的故事情节。
  • 6. 《苏菲的世界》和《格列佛游记》二选一。
    (1)、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除了(    )
    A、替国王递送信件 B、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 C、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D、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2)、下列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的句子是(    )
    A、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B、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C、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D、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羊吃草

    西西

        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不晓得它们吃的是怎么样的草。我见过马吃草、牛吃草、驴子吃草。它们总是低下头来,伸长了脖子,把嘴嗅到地面的草上,一面咬住草茎,一面撒撒地撕裂草梗,或者拔菜也似的把草连根拔起。牛、马和驴大概要一口气拔很多草,才闭上嘴巴,磨碾一阵牙齿,慢慢咀嚼,然后吞下肚子,让胃去消化和反刍。我看见牛和马吃的草,都是普通草地上的青草——那种短矮的、匍伏在地面上攀爬的青草。有时候,我也看见驴子停在一辆木头车边吃车上堆着的草,那是人们割下来的像葱条一般细长的草。

        我们在吐鲁番参观了坎儿井地下水和防风林。在防风林的附近,有一座特别的沙丘,是一座馒头也似的黑色山阜,在阳光底下闪着沉默的光,仿佛一座乌金矿。沙丘上有许多人把半截身子埋在沙底下,露出剩下的身躯和头颅,以及他们民族色彩的鲜艳衣饰,这些人,都到沙丘来医治关节炎。

        我并没有跑上沙丘,因为我看见一个男孩赶着一群羊来了。男孩穿着藏青的汗背心、炭黑的长布裤、灰尘仆仆的白运动鞋,头上戴了一顶纯白的维吾尔族小圆帽。他赶着数约二三十只羊,其中有黑山羊,也有白绵羊,羊们在沙地上散开,各自低头吃草。沙丘上面没有草,沙丘底下的四周,仍是一片灰泥色的细沙,仿佛戈壁滩到了这里,碎得如粉了。但在这片沙地上,却长满了丛生的矮草,展散了延蔓的枝条。羊看见了草,纷纷风卷残云似地舐啮起来。我想引一头小羊走来这边,于是蹲下来,伸手去拔取草叶。

        我哪里是在拔草呢,我那时的感觉是,我采拔的大概是荆棘,因为我一把抓到手里的竟是满掌的芒刺,好像握着一堆铁蒺藜。我迅速缩回手,手指都火辣辣地像中了蜜蜂的针,无数的针。我看看面前这纤细瘦削的蔓草,难道它们是箭猪和刺猬?

        我一直以为,羊和牛、马或驴子一样,吃的都是贴近地面生长的那种软嫩的短草,这时才知道,吃的竟是像玫瑰花茎那般多刺的植物。我看见它们愉快地吃着,像部锋利的剪草机,沙沙沙,草都吃进嘴巴去了,多么丰富的一顿下午茶。我还看见羊只在草丛中走来走去,仿佛它们四周的植物不是尖锐的芒刺,而是如絮的棉花。它们真使我惊异呢。它们有一张怎么样的嘴,是钢铁的唇舌、上下颚和口腔?为什么可以吞啮针似的草茎而不受伤?肥胖的绵羊,满身是浓厚的卷曲羊毛,走在草丛中也许能够无视草叶的利刺,可是山羊只有短而薄的披毛,但它们在丛草间穿插,同样仿佛经过的是一片秧田。羊们真令我惊异呢。

        南山牧场是真正的“乌鲁木齐”,因为乌鲁木齐的意思就是美丽的牧场。我们站在公路上,面对漫山遍野苍绿的松树,深深地呼吸。这草原一片芬芳,充满泥土和花朵的甜味,我还以为自己忽然到了阿尔卑斯山。但远方积雪的峰峦是天山,融化了的冰块,汇成河道在我们面前的山坡下流过,许多人都奔跑到水边去了。过了很久,他们才一一回来,但都雪雪呼痛,说是有一种草,把他们刺得跳起来。他们之中不乏穿着坚厚的牛仔裤的人,但在草丛中跑过,仿佛有千千万万的芒针插在腿脚上。

        草原上除了地毡也似的青草外,到处都是小花,有的白,有的紫,有的怯怯地嫣红,夹杂在各种高高低低的植物之中,我们看见一种尺来高的植物,没有花,叶子细小狭短,茎枝上布满星形放射走向的小针叶,于是有人喊起来:是这种草了,是这种草了。连那么厚的牛仔裤也能透过,叫我们惊跳起来。我仔细看看那草,并不认识这种草的名字,以前也没有见过,但我记得,这草就是沙丘底下羊们觅食的点心。一位陪我们到处逛的田老师说:这些草,羊最喜欢了。

        在乌鲁木齐,我也看见了羊吃草。那时候,我们坐在天池上的游艇里,两岸是层层叠叠的山和松树,在向阳的山坡上,遍山隐隐地点缀着一点一点的白花,并且弯弯曲曲的,在山坡上呈现一个“之”字形。偶然,白花缓缓地移动起来,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山坡上的白点子不是花朵,而是放牧的羊群。带头的羊走在前面,横越过山腰,随后的羊都跟着那道白色的虚线朝更高的山顶攀登。羊们居然能够爬上那么高的山,仿佛它们不是羊,是鹰。

        对于天山的风景,我们感到失望,天池是一座水库,但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令我们沮丧:到处是故意摔破的玻璃瓶,花衬衫的游民提着声浪袭人的收音机。或者,关于天山,我们其实又认识多少呢?我们不过到达天池旁边的一个小角落,看见的也只是供游客驻足一阵的名胜,我们可曾攀过雪线,自己去寻找天山冰洁的雪莲?

        为了寻求更丰盛的草原,羊们攀到了山的极高处,当我们抬头仰望,山坡上的动物,竟是我们心目中柔弱的羊吗?天池的水寒澈入骨,天池的风凉冷如冰,带备衣衫来的人纷纷披上了风衣或毛线衣。山坡上的羊没有加衣,在这充满荆棘的世界上,它们不必穿戴甲胄,不必练就一身铜皮铁骨,但见它们摇摇摆摆、晃晃荡荡,以一个个软绵绵的身躯,在芒剌间悠然步行,安然度过。

    一九八一年十月

    (1)、作者为何先写马、牛、驴吃草,再写沙丘和人,后写羊吃草?请从结构的角度分析。
    (2)、赏析文章画横线的句子。
    (3)、作者在文中交替使用“我”和“我们”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文中的羊吃草有何独特之处?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360百科:蚂蚁森林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材料二)

    绿色金融,碳账户

        碳账户:支付宝提出的一个关于个人减排数值产品化和价值化的概念,目前初步的设想是通过蚂蚁森林实现的。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碳账户”,这个账户与资金账户、信用账户一起构成支付宝三大账户。用户每天的低碳行为,都可以折算成碳减排数字,累积到个人碳账户中。当有了这个产品,那么就拥有无限的想象力了。

        1997年日本京都,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京都议定书》协议,并在2005年2月16日全球范围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目标是限制全球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在之后的气候公约谈判,逐渐把绿化、造林作为重要的环保发展机制,逐步形成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也就是碳汇交易。

        按照碳汇交易制度,各国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生产碳汇的方式抵消自己产生的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国家内部可进行碳汇交易,与发达国家也可进行跨国碳汇交易。而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联合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抵消其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从规模上看,碳汇交易的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起中国陆续开放了7个试点城市,截止至2015年10月,累计成交额近13亿。并且2017年还有一个大动作:全国碳市场上市。预计经过2-3年的酝酿和发展,2020年左右进入碳市场的爆发阶段,交易规模预计能达到600亿~800亿元,中值4170亿~5560亿元,还将包含现货、期货等多种形式。达到千亿规模时,碳交易的强金融交易属性就显而易见了。

    ——南方财富网

    (材料三)

    为亡友蚂蚁森林浇水两年,支付宝回应:一定把树种下

        清明节前夕,辽宁女生闵佳欣一直盯着支付宝页面发愁,两年前,年仅25岁的闺蜜萃萃意外车祸离世,当时她和男友就下决心帮好友留在蚂蚁森林里的小树苗养大,并且种成真树。他们认为,这会是好友生命的延续。因此,两年里几乎每天坚持浇水三次,但能量攒够后却因为不能登陆好友账户而无法种下。

        两年前离世的萃萃跟闵佳欣是高中同桌,是那种善良聪明成绩好、很让人喜欢的女孩子。萃萃经过本科四年努力,刚刚保送到北京一所大学硕博连读。光明的前景才刚刚开始,谁也没有想到,突然的一场意外,让这个25岁的女孩瞬间结束了还没完全绽放的一生。

        “每次打开支付宝,看到萃萃的小树苗,嫩绿嫩绿的两片叶子,那么弱小,一想到它再没有机会长大,就一阵心酸……于是我决定把萃萃的树养大,种下。”闵佳欣说,以后有机会,会按照蚂蚁森林的地图和编号去找到这棵树,对这棵荒漠中顽强生长的生命说,感谢你给我的那一点慰藉,你的主人是一位美丽善良热爱生活的姑娘。

        4月3日,支付宝官方回应闵佳欣,帮她完成心愿,将在4月底的蚂蚁森林春种时,邀请她到现场一起在亲手种下象征着好友生命的梭梭树。

    (1)、根据材料信息,下列行为不可以产生蚂蚁森林能量的是(    )
    A、在肯德基APP上点餐用支付宝支付 B、在美团上团购了班级春游的景点门票 C、在淘宝上“剁手”买东西
    (2)、“蚂蚁森林”“碳账户”“环保”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请简要叙述。
    (3)、观察下面这幅图,根据材料内容,试着解说它的内涵。

    提示:图片整体颜色为绿色和蓝色构成

    (4)、问题:结合(材料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蚂蚁森林”的意义有哪些?

    材料链接:“蚂蚁森林是让人在支付宝上虚拟种树,你在蚂蚁森林每养成一棵树,阿拉善基金会就会为我们种下一棵真树。相当于做公益吧。种树攻略有很多,本人最喜欢的就是行走捐,每天走路步数达到5000步,就可以捐步,第二天也能收取能量,让树快点长大!这是每走一步路,都是在做善事,越来越积极走路了。”

    ——网友“一叶看春天”

六、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丙)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è,石灰(一说白色的土)。②慢:通“墁”,玷污。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思。

    ①请循其

    ②非梧桐不

    ③匠石运成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③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3)、请根据语境完成对话。

    (小樱):感觉庄子和惠子关系挺好的呀,为什么惠子会担心庄子来拜访他呢?好朋友聚会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吗?

    (小华):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们虽是好朋友,也会观点不同,理想不同呀。例如,他们一起在濠梁之上游玩,看鱼的心态不一样,庄子是 , 而惠子客观理性。庄子把梁国宰相看作“”(原文),由此看出庄子是一个的人。而且惠子死后,庄子感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还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的人。

    (4)、我们发现《庄子》里出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成语,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你还能说出三个吗?

    (材料链接)

    材料一:《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朝三暮四”

    材料二:《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东施效颦”

    材料三:《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贻笑大方”

七、语言表达

  • 10. 数字化时代,阅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班里组织了一场有关阅读的讨论会,主题是“重塑健康的阅读”。你们组有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一条建议,请你顺着他的思路进行补充,有理有据地对健康阅读分条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表达得体,语句通顺。③80字左右。

    在碎片化浅阅读风行的当下,该如何重塑健康的阅读?

    首先,我们可以提倡整本书阅读。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会造成我们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坚持整本书阅读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完整、更优质,可以提升我们宏观层面的思维水平。

    其次,

    最后,

八、材料作文

  • 11.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终此一生,只有两种办法:

    要么梦见生活,要么落实生活。

    ——[法]勒内·夏尔

    上面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作文(诗歌除外),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