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1 4.2变压器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12-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是一个小型电风扇电路简图,其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原线圈接电压为U=20V的交流电源,输出端接有风扇电动机D和一只电阻恒为R=4Ω的灯泡L , 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1Ω.接通电源后,电风扇正常运转,测出通过风扇电动机的电流为I=2A,则(  )

    A、风扇电动机D输出的机械功率是20W B、风扇电动机D输出的机械功率是16W C、变压器原线圈的电流为1A D、变压器原线圈的电流6.25A
  • 2. 图示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ab接在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流两端,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现将变阻器的滑片从一个位置滑动到另一位置,观察到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了0.2A,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了0.8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示数增大 B、电压表V2V3示数均增大 C、该变压器起升压作用 D、变阻器滑片是沿cd的方向滑动
  • 3. 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原线圈与一可变电阻串联后,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固定电阻的阻值为R0 , 负载电阻的阻值R=11R0 , V 是理想电压表.现将负载电阻的阻值减小为R=5R0 , 保持变压器输入电流不变,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5.0V , 则(  )

    A、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68V B、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24V C、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68V D、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48V
  • 4. 如图为气流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使用电阻丝加热导气管,视变阻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并保持匝数不变,调节触头P , 使输出电压有效值由220V降至110V . 调节前后(  )

    A、副线圈中的电流比为1:2 B、副线圈输出功率比为2:1 C、副线圈的接入匝数比为2:1 D、原线圈输入功率比为1:2
  • 5.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理想交流电流表,副线圈匝数可以通过滑动触头Q来调节,在副线圈两端连接了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原线圈上加一电压为U的正弦交流电,则(  )

    A、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B、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不变 C、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 6. 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V交变电流改变为110V , 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的匝数为(  )
    A、200 B、400 C、1600 D、3200
  • 7. 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不变.原线圈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则副线圈的(  )
    A、匝数越少,输出电压越高 B、匝数越多,输出电压越高 C、输出功率比输入功率小 D、输出功率比输入功率大
  • 8. 某种型号手机充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认为是理想变压器,它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0:1,若在原线圈上加有交流电压220V , 则在副线圈上可获得电压(  )

    A、4.4V B、220V C、1V
  • 9. 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4: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100Hz 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 C、P向左移动时,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都减小 D、P向左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加
  • 10. 如图所示,某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的转子有两对磁极,定子线圈的输出端接在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上.不计定子线圈的电阻.当转子以25R/s的转速匀速转动时,在定子线圈中产生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若使转子以50R/s的转速转动,则(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为原来的2倍 B、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C、电阻R上交流电的频率为25Hz D、变压器铁芯中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变为原来的4倍
  • 11.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R是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强增大而减小).原线圈接入如图乙示的正弦交流电压U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U的频率为100 Hz B、电压表的示数为22V C、照射R的光变强时,灯泡变暗 D、照射R的光变强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 12.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4:1,原线圈两端接U=220 2 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副线圈两端接R=55Ω的负载电阻,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中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为12.5Hz B、副线圈中电压表的示数为55 2 V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10W D、原线圈中的电流表A的示数为0.25A
  • 13.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副线圈接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器未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0为定值电阻,R为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乙中电压的有效值为110V B、电压表的示数为44V C、R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示数减小 D、R处出现火警时,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 14.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有交变电压U , 副线圈接有光敏电阻R1(光敏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定值电阻R2 . 则(  )

    A、仅增强光照时,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减小 B、仅向下滑动P时,R2两端的电压增大 C、仅向下滑动P时,R2消耗的功率减小 D、仅增大U时,R2消耗的功率减小
  • 15. 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正弦交变电源,副线圈接有三盏相同的灯(不计灯丝电阻的变化),灯上均标有(36V , 6W)字样,此时L1恰正常发光,图中两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其中电流表显示读数为0.5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3:1 B、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2W C、电压表的读数为18V D、L3突然断路,则L1变暗,L2变亮,输入功率减大

二、填空题

  • 16.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接有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 , 开关S是闭合的.当S断开时,通过灯泡L1的电流将;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

    如图a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2200匝,副线圈440匝,并接一个100Ω的负载电阻,

    ①当原线圈接在44V直流电源上时,电压表示数V , 电流表示数A.

    ②当原线圈接在如图b所示的交变电源上时,电压表示数V , 此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W.

  • 18.

    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供电的电路中,若将S闭合,则电流表A1的示数将 , 电流表A2的示数将 , 电流表A3的示数将 , 电压表V的示数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9.

    如图甲所示,调压器装置可视为理想变压器,负载电路中R=55Ω,AV 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 , 若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则:电流表A2的示数为A,A1的示数为A,原线圈中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 20.

    如图所示,L1L2是远距离输电的两根高压线,在靠近用户端的某处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监测输电参数.在用电高峰期,用户接入电路的用电器逐渐增多的时候.甲(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乙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1.

    如图所示,某发电站通过燃烧煤来发电.发电站通过升压器、输电线和降压器把电能输送给生产和照明组成的用户,发电机输出功率是120kW,输出电压是240V , 升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5,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Ω,用户需要的电压为220V . 则:

    ①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 

    ②输电线上的电流为 

    ③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 

    ④降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三、解答题

  • 22. 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为1600匝,副线圈匝数为800匝,次级电路接有负载电阻.问:当变压器正常工作时,原、副线圈的两端的电压之比是多少?

  • 23. 一个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220V的电压上,向额定电压为1.80×104V的霓虹灯供电,使它正常发光.为了安全,需在原线圈回路中接入熔断器,使副线圈电路中电流超过12mA时,熔丝就断.

    (1)、熔丝的熔断电流是多大?

    (2)、当副线圈电路中电流为10mA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多大?

  • 24.

    如图所示为某学校一套校内备用供电系统,由一台内阻为1Ω的发电机向全校22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20V , 40W”的白炽灯6盏)供电.如果输电线的总电阻R是4Ω,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都认为是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分别是1:4和4:1,每个教室的白炽灯都正常发光,求:

    (1)、输电线的损失功率是多大?

    (2)、发电机的电动势是多大?

    (3)、输电效率是多少?

  • 25.

    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为3300匝,接到110V的交流电源上,设副线圈输出电压为5.5V , 电流20mA,则:

    (1)、副线圈的匝数等于多少?

    (2)、原线圈中的电流等于多少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