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5核能的利用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15-12-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石墨在反应堆起到降低核反应速度的作用 C、燃料铀在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 D、将铀棒插入得更深些,反应堆的核反应速度将降低2. 在核反应堆中,为了使快中子的速度减慢,可选用作为中子减速剂的物质是( )A、水 B、镉 C、氧 D、氢3. 核电站利用是利用下列哪种能量转化为电能的( )A、放射性元素发生α衰变放出的能量 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放出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4. 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 )A、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能量 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5. 在核反应堆中,为了使快中子的速度减慢,可选用作为中子减速剂的物质是( )A、氢 B、镉 C、氧 D、水6. 新华社合肥2006年9月28日电,世界领先水平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28日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成功,这意味着人类在核聚变能研究利用领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关于核聚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 B、世界上已经有利用核聚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 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 D、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十分丰富,从海水中可以提炼出大量核聚变所需的氘核7. 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8. 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A、α粒子散射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电离现象 D、天然放射现象9.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 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 , 经研究知道()
A、A为中子,B为质子 B、A为质子,B为中子 C、A为γ射线,B为中子 D、A为中子,B为γ射线10. 某元素的原子核可以俘获自身核外的一个K电子而转变成新元素,这种现象称为K俘获,在K俘获的过程中,原子核将会以光子的形式放出K电子的结合能.关于K俘获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不变 B、原子序数减小 C、原子总质量不变 D、原子总质量减小11. 同位素是指( )A、核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B、核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C、质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 D、中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12. 下列关于电磁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磁污染主要是指电磁辐射 B、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的正常工作 C、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动物都有危害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小13. 下列应用中把放射性同位素不作为示踪原子的是( )A、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 B、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利用探测器的测量,找出合理的施肥规律 C、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 D、给怀疑患有甲状腺的病人注射碘131,诊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二、填空题(共5小题)
-
14.
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见图1).结合图2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 .
15. 有效大量释放核能的途径有:一个途径是重核的裂变;另一个途径是轻核的聚变.核电站是利用核的变.16. 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是 . 用石墨、重水等作为 , 使裂变时产生的中子速度减小,易于被铀核吸收.用镉棒来 , 以控制反应的 , 再用水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传输反应中产生的热量.17. 某人工核反应如下:P+1327AL→X+N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 , 中子数为 .18. 用γ光子轰击氘核,使之产生中子和质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5u , 质子质量为1.0072u , 中子的质量为1.0086u , 1u=1.6605×10﹣27kg ,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s , 则γ光子的波长应为m .三、计算题
-
19. 1934年,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1327Al),产生出中子和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因首次获得人工放射性物质而得到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请写出该核反应的方程式?20.
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什么?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什么粒子?B为什么气?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式?
21.1930年发现,科学家在真空条件下用α粒子轰击 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打出一些氢核和氮核,并以此推算出了该粒子的质量,从而确定改粒子为中子.设氢核的质量为mH , 氮核的质量为氢核质量的14倍,碰撞后氢核的速度为vH , 氮核的速度为vN , 假设中子与它们的碰撞为弹性弹性碰撞,碰撞的粒子分别为中子和氢核及中子和氮核.
(1)、试写出α粒子轰击 的核反应方程;
(2)、试根据中子与氢原子和氮原子的碰撞结果,利用题中的可测量量,推算出中子的质量.22.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成功在实现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F是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
(1)、完成该人工核转变的方程式?(2)、(单选题)在观察由新粒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必要的调整的是()A、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有α粒子引起的闪烁 B、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 C、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 D、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α粒子引起的闪烁(3)、(单选题)在容器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A、α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B、α粒子从F处打出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C、α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D、放射性物质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23.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什么?图中银箔的作用是?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