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7-17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 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肋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 2. “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回族的形成 D、唐蕃“和同为一家”
  • 3.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 4.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朝令史学家和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    ②发达的社会经济    ③丰富的文化生活    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 5. 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为(   )
    西汉设西域都护
    元朝设宣政院
    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清朝设伊犁将军
    A、开放与革新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对外联系与交往
  • 6. 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余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这些税率的调整主要依据(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 C、中英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 D、《南京条约》的规定
  • 7.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 8.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 9.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10. 宣传画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组织的态度。如图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

    A、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 11.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历史观点(   )
    A、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建立了新式海军 B、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组建了黄埔军校 C、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D、2017年7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建军90周年的阅兵仪式
  • 12. 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新中国的诞生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 13. 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 14. 如图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图片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 15.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苏联支持中美建交 C、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D、中美开始结束敌对状态
  • 16. 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投资环境的优化
  • 17.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与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最先在“这些生物与地域之间建立联系”的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鉴真东渡 D、英国的殖民扩张
  • 18. 如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民主制度。该制度与下列哪一历史文献直接相关(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1787年联邦宪法》 D、《民法典》
  • 19.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中涉及的两次革命对美利坚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   )

    ①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④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 20. 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二战即将爆发
  • 21. “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他惦记着他们。”罗斯福新政中“赢得民心”的举措是(   )
    A、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B、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 C、引导农场主努力扩大生产 D、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 22.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

    激烈……同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材料中的挑战是指(   )

    A、中国的快速发展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 23.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骤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 24. 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和平的使者】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

    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列强的侵略】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扩大外国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强烈愿望。侵略中国,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摘自王乃庄《亚罗号事件的风波》

    【合作的典范】近年来,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十分密切,欧洲的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中国的海尔、格力等公司也分别在欧洲落户中欧间的经贸总额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与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也日益广泛。

    【思考与启示】目前,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动辄对其他国家实行经济制裁,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1)、写出材料中有关“开拓事业”的历史史实(举一例即可),并说明它们名垂青史的原因。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最主要的技术成就是什么?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欧洲列强的侵华意图?
    (3)、材料中的中欧经济交往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为推动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哪一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提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