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7-12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 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见余大喜曰:“!”(张岱《湖心亭看雪》)

    ,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④戍鼓断人行,。(杜甫《月夜忆舍弟》)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⑥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默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中间四句。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莲花是我国人民心目中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荷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春秋时期开启以荷言志,兴思,比物之文风。楚国大夫屈原在《离骚》中就写到:“制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表现了超凡脫俗的气质和高风亮节的品德。莲作为艺术题材,最早见于古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颂莲之正气之歌。诗人杨万里对莲花的赞美更胜一chóu,“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袁枚对荷花的灵感则是多奉献,“花里荷花寿最长,端午开得到重阳,秋霜吹落烟波冷,犹有莲蓬子满房。”写出了一片美好的盛世丰收的景象。古往今来,描写荷莲的诗句甚多,可谓中国荷莲文化的瑰宝。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óu

    更胜一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以荷言志”的“言”的意思是;“高风亮节”中“亮”的意思是
    (4)、此文段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人们说话的口吻通常与其性格相应,作家在塑造人物时,也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下面是某名著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选出最有可能的一项。(    )

    ①“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②“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

    A、孙二娘 B、简·爱 C、虎妞 D、翠翠
    (2)、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这段出自哪个故事情节?
  • 4. 你所在的学校计划举行以“关注全民健身,参与健康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现状分析】分析下面的图表,从中得出两条有效信息。

    (2)、【运动推荐】请从下面常见的体育运动形式中选取一项你最了解的推荐给大家。(不少于50字)

    打乒乓球    游泳    跑步    打篮球    踢足球

    (3)、【赛场风云】学校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下面的一段文字是开幕式上八(5)班的解说词。读后请你完成小题

                                            。他们朝气蓬勃,精神焕发。统一的服装,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A】充分彰显了他们争创佳绩的决定和信念。他们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B】时刻准备着在茵茵的操场上大展宏图。今天,飞扬的尘埃,炽热的骄阳,将随着他们淋漓的汗水,铺就通往胜利的道路。让我们一起为八年级(5)班的同学们加油,祝他们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①【A】处划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②【B】处划线句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改为“”。

    ③请你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文意完整。

二、阅读理解(55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顾伯冲

        ①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②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候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器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久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在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默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⑤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一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忧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应用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的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的认识。

        ⑥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0日第四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用“//”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第②段画线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5)、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与自己相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汪曾祺

        ①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教创作靠“讲”不成,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还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②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听“懂”了他的话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

        ③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④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⑤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

        ⑥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⑨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

    (1)、请简要概括“我”与沈从文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2)、选文中写“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沈先生不长于讲课;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这是否贬损了沈从文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3)、选文的第⑦段提到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有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⑨段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结构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5)、联系选文内容,请你简介沈从文先生是如何教学生写作的。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树林阴

    ②游人

    其乐也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三、写作(55分)

  •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高中,我来了》

    提示与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