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模拟考试试卷(六)

试卷更新日期:2019-07-11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21分)

  •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 ,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 ,  ,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章)
    (4)、《(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
  • 2. 给画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广大师生响应学校号召 ,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②你一遇到挫折 就退缩,难道忘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了吗?

    ③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时,必须勤于(kǎo chá)和深思。

    ④国家应急管理部调拨大量物资,帮助受灾民众(dù guō)难关。

  •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种非常奇缺的珍贵药品,不到万不得已真是不能使用啊。 B、在第一声闪雷划破夜空时,让我们期盼已久的春天拉开了序幕。 C、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书法是中国人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 D、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探测器软着陆。
  • 4. 下面这则邀请信在格式、内容、语体方面有四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尊敬的王杰教授:

        我校定于2018年10月在学校大报告厅举办家乡民俗文化报告会,想让您就民俗化的历史与现状发表高见。敬请您抽出宝贵时间莅临赐教。

    邀请人:李

    2018年9月26日

    答:①  ②  ③  ④

  • 5. 某班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以下材料哪一则与主题无关?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我们大声朗读,领略诗词文章的韵律美,品味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材料二】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朗读是训练一个人口头说话能力最简便易行的途径。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三联裕奋书店“创建24小时不打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他们要把不打烊书店打造成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的灯光陪护读者夜读前行。

    答:

二、阅读题(49分)

  •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诗人借它写了这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B、【甲】诗构思大胆,把一场战争集中在一昼夜时间里表现,突现了战争的艰苦 C、【乙】诗是诗人北征乌桓途中登高而作,以宏观视角观看天地大海,场面宏大。 D、【乙】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2)、这两首诗画线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甲】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冥有鱼》节选)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 不待远离膝下 , 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使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成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风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亲《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ǔ):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ǎn):不要辱没。乔,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志者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不 , 则徒劳费 

    兴夜寐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南冥天池也    ②莲,花之君子也(《爱莲说》) B、①生物之息相吹也    ②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徒劳费    ②蝉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D、①念!念之    ②当求于上流(《河中石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4)、【甲】文的“大鹏”形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你会由此联想到李清照《渔家做》中的哪句话?
    (5)、【乙】文父亲“然今遣汝”的原因有几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一点(用文中原句回答)?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题目。

        ①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比较,则大有区别。

        ②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拔廉,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③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她、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成,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她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她。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赌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④国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 , 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⑤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有副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还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B、围棋的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所以其重在联合。 C、象棋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就算全军覆没亦不为输。 D、围棋早于象棋,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
    (2)、第④段画线句中的“生辰八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两个小朋友为到底是围棋好还是象棋好发生了争执,请你用文中的相关知识帮他们平息争执。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题目。
    (1)、《水浒》中武松与宋江初识于谁的家中?武松因得到宋江的喜欢带挈和仗义相助,得以回乡看望哥哥,路上发生的著名故事是什么?
    (2)、在《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里,作者直言“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哪两个故事?“反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题目。

    竹影

    苏诗布

        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③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何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A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⑥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⑦浓浓的竹笋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笋。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上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笋,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⑧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⑨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竹竿,以钓于洪。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洪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忆起童年在洪水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⑩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B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阴。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注释】籊籊(tì):长而细的竹竿。

    (1)、选文围绕“竹林”写了哪些事来表现母亲对“我们”的爱?请简要概括。

    答:①许多年前,

    ②三年前,

    ③今年谷雨后,  

    (2)、选文第③、第⑤段都写了母亲说“灶堂火”笑得很旺,这样写有何好处?
    (3)、)品读第⑤、第⑩段中A、B两处的画线句,进行赏析式批注。
    (4)、“竹笋能食,竹竿善用”,除此以外,作者还赋予了“竹”哪些内涵?

三、写作(50分)

  • 11. 伸出我的手,开拓一片新天地,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伸出我的手,与伙伴摒弃前嫌,让自己的风度更优雅;伸出我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快乐……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请以“伸出我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