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7-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
1. 下列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蚯蚓(yǐn) 不惮(dàn) 筋斗(jīn) 风雪载途(zǎi) B、好歹(dǎi) 器皿(mǐn) 物候(hóu) 草木荣枯(kū) C、山麓(lù) 携带(xié) 撞击(zhuàng) 关关睢鸠(jū) D、琴瑟(sè) 助兴(xìng) 稀疏(shū) 芳草鲜美(xiǎ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装模作样 叹为观止 人情世顾 大彻大悟 B、辗转翻侧 戛然而止 黄道吉日 荣华富贵 C、花香鸟语 依然固我 草长莺飞 毫无疑问 D、冰天雪地 海枯石烂 水落石出 世外桃源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腐蚀:腐烂) B、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C、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依次)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 容不得闭塞。(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D、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收集了《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十篇文章。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C、“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这句话出自《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翻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某些章节汇编成册的。 D、《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6.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仅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 , , ;成功,不仅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7. 根据提示默写。(1)、兼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2)、海内存知已, 。(3)、 ,波撼岳阳城。8. 综合性学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湖州市某中学也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光盘”:吃光盘子里的食物)
(1)、活动一:学校刊出了一期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报,其中“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概括出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材料一:新华网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材料二:湖州在线讯湖州吴兴区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发出了“光盘行动”倡议,立即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社区的王女士说:“生活好了,聚餐的机会多了起来,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社区发起在餐桌上节约的号召,我们一百个支持。”
材料三:湖州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城47家餐饮单位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向“舌尖上的浪费”说“拜拜”,许多酒店推出了“半份案”“小份莱”“免费打包”等服务项目,引导消费者做“光盘一族”。
(2)、活动二: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C.拒绝“餐来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我喜欢句,理由是 。
(3)、活动三: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进行宣讲,市民积极响应,也有一位陈先生这样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陈先生说些什么呢?(不超过50个字)二、阅读与理解(63分)
-
9. 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赏析《关雎》并答题。①本诗围绕一个“”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 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零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 B、《兼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兼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兼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幕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葭、霜露、秋水、小道、湄、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靠,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10.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矿,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避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如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目,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②身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借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递望白蛇③蜿蜓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
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ù)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语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横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⑪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⑫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⑬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⑭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⑮“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⑯“关你什么事!”
⑰“我是你爹!”
⑱“起来!”
⑲父亲没动。
⑳“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21 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 “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 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24 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 , 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根据拼音写汉字。xiàn mù( )
(2)、填入第⑥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3)、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母亲购买旧车-( )-( )-父子骑车看病
(4)、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细读第 24 段,紧扣画线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12.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里,东西两侧几林挺援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把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类,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②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眼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震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案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线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想到这林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息,巧笑情兮,伴我晨音。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雅,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城,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⑤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话,还有的表示带来委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是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水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⑥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共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本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透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⑦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四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济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包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因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林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给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①斑驳( ) ②驻足( ) ③明媚( ) ④光晕( )
(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 , 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②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3)、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5)、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6)、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7)、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三、习作与表达(60分)
-
1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马云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在做,你在看”,马云一直在做,最后,做出了“阿里巴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