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2017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7-06-0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少数国家对我国南海主权指手画脚,甚至横加干涉,令人义愤填膺 B、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多媒体、慕课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 C、晓宇一年里竟然读完了四大古典名著,我对他的佩服是诚惶诚恐 , 五体投地。 D、非洲大陆处处可见的中式风格的老建筑,正无言诉说着中非患难与共的真情。
  • 2.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大思路”。 B、南水北调不是简单的调水线,而是践行“节水优先”、诠释“生态文明”的发展线。 C、近日,从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襄阳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D、针对学生特质各不相同的特点,学校走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长的特色发展。

二、书写

  • 3.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诸葛宁净观天下,浩然淡薄歌田园。

                                                         

  • 4. 给下面一句话中划线字注音。

           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人心脾,在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见字如面》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让我们在书信中涵养文脉。

三、其他

  • 5. 将下面一句话放回原文段,语序衔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尤其在当下,人们面对的是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侵袭和功利心态的膨胀。

    原文段:①相信生活,相信理想,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做一个真实而坦荡的人。②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道出了人心深处的呼唤。③当此之时,这些平凡的价值力量,难道不是极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④只要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变、奋斗之志不移,人就可以超越平凡,走向不凡。⑤就此而言,最好的世界,其实就是平凡的世界。

    A、①②句之间 B、②③句之间 C、③④句之间 D、④⑤句之间

四、名著导读

  • 6. 阅读下面名著情节,填空。

           阅读名著,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励我们前进: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学习保尔身上凝聚的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们赞美贝多芬、、托尔斯泰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

五、默写

  • 7. 古诗文默写。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③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论语>十二章》中讲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心志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

    ⑤走进古典诗词,触摸诗人情怀。“”是唐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感慨离家日久而抒发的思乡之情;“”是宋人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宽慰自己而抒发的怀人之情。

六、语言表达

  • 8. 近段时间,为防止H7N9禽流感病毒蔓延,政府禁止近期养殖家禽。养鸡专业户王大妈怎么也舍不得扑杀辛辛苦苦养大的200多只鸡,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你怎样劝说她响应政府号召呢?

七、综合性学习

  • 9. 学校开展以“话说襄阳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对联】闻听三国事,起点在襄阳。想当年,刘玄德猥自枉屈,三顾茅庐,求得卧龙出山辅佐;诸葛亮六出祁山,安邦定国鞠躬尽瘁。依据这些史实,老师拟写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刘玄德礼贤下士三顾茅庐    下联: 

    (2)、【设计活动】襄阳乃人文荟萃之地,名胜古迹众多。“览名胜数风流”是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活动,请你依照例①为“览名胜数风流”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例①探隆中清幽,三国源头话诸葛。

    。③

    (3)、【评说人物】诸葛亮是从襄阳走出去、走向天下、彪炳史册的千古风流人物,请你结合《出师表》,用三言两语对诸葛亮加以评说。

    (4)、【探究材料】当前,无数襄阳儿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综合分析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2015年6月18号,南漳县两名保安李成耘、肖斌,奋力搏斗勇擒歹徒,成功追回被抢价值35万多元的黄金饰品.7月6号,襄阳好男儿李江在十堰市追赶窃贼过程中身中3刀仍毫无畏惧,将行凶窃贼彭某抓获。7月9号,一劫匪持仿真手枪抢劫樊城一金店,3位市民挺身而出合力擒住劫匪,警方赶到后,英雄悄然离去。7月15号,襄城少年周浩然为救两名落水同学勇敢跳入中,用身体将同学推向岸边,自己却永远地离开。7月18号,为救落入化粪池内的同事,枣阳市环卫工人陈某不幸身亡。

           【材料二】据市综治办统计,2015年涌现出见义勇为的襄阳人就有19人。见义勇为不仅为襄阳人所崇尚,还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发散出巨大的正能量。襄阳市社科联副主席、文化学者陈新剑表示,这源自襄阳人自古崇文尚义。这是襄阳人骨子里透出来的传统美德。它继承、发扬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地域性的诸多精神内涵。

八、诗歌鉴赏

  • 10. 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下面小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

    (2)、诗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九、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勿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mò):深入水中。②居:相处。③苟:轻易,随便。④水:潜水。⑤壮:成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尔辈不能物理  究:

    ②则十五而得其  道: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B、夫/没者岂苟/然哉 C、尔辈/不能/究物理 D、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甲文中老河兵为什么认为“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北方“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水者也”?请用自己话作答。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获得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十、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口袋里的父爱

           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 , 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她的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起初,父亲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后来发病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

           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

           付了车费,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她的口袋。想到这儿,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却从未停止。

                                                                                                                                                                                     (摘自《读者》2017年第4期)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父爱的?

    (2)、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会感到“一抹凄凉”?

    (3)、“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

    (5)、文章以“口袋里的父亲”为题目,说说其妙处。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不能用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本文有删改)

    (1)、文章以 为顺序,介绍了 。

    (2)、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魏晋时期:个性解放

    唐朝前期: 

    宋朝: 

    明朝: 

    (3)、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4)、第④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划线字“绝”的表达效果。

十一、命题作文

  • 14.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生活好比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请以“追赶”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作文;选择题目二的,先拟题目,再作文。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