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7-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B、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D、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2. 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B、音乐会上,那段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琴声可谓相得益彰。 C、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春水》。 C、《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字词书写
-
4.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伟大坚强的英雄气魄;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zhì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这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三、句子默写
-
5. 默写。(1)、 ,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2)、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 。(4)、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 。
四、名著阅读
-
6.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选段出自名著《》作者是。这里所写的是(写出人名)他最大的梦想是:。
五、综合性学习
-
7.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1)、请你列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2)、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里,无须用牺牲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请问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六、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 , 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节选))
【注】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不封口的文书
(1)、解释划线词语。①见往事耳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永乃发愤读书
④有友人与之书
(2)、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人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不一 品学兼优(3)、翻译下列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去
③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4)、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七、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老王》片段,完成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个不幸者的愧怍。
(1)、“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2)、找出选段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3)、“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4)、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10.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母亲
肖复兴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⑪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⑫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⑬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⑭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⑮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⑯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⑰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1)、本文叙事有详有略。请理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2)、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反感→→→
(3)、从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她为什么要总说“好”?(4)、阅读第⑫自然段画线句子,联系全文,体会母亲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5)、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八、命题作文
-
11.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