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19届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7-0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 B、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C、文字书写在丝帛上 D、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 2.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汉武帝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文献是(   )
    A、《三国演义》 B、《史记》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 3. 清朝皇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 4. “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 5.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A、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一场文学革命 D、新旧道德的一次碰撞
  • 6.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
    A、国民革命运动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 7.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猖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建立了敌后根据地 C、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8. 2019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四年。而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主要集中力量发展的是(   )
    A、交通运输业 B、农业 C、重工业 D、商业
  • 9.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   )
    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设立经济特区
  • 10.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 11.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下列文献中,在美国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 12. 追溯历史,1825年“旅行者号”火车的试车成功,开辟了路上运输的新纪元,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斯蒂芬森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卡尔·本茨
  • 13.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顾及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D、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其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体现并推进了这一趋势的主要是(  )
    A、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两极格局的不复存在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小题8分,17小题12分,18小题10分,共30分。)

  • 16.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自古以来,区域间的交流与交往都持续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还保留着纪念他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

    ——摘编自腾讯周刊

    (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唐朝时期采取什么对外政策?请列举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一个事例。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以“之旅”的形式为他的旅行命名。

    (4)、请你为当今共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 1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救国之梦】

    材料一:第二天(1919年5月5日),北京市学生总罢课,开展了救国的宣传活动。在长辛店我们也同样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到车间向工人宣传,到车站向旅客宣传,到近郊向农民宣传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建国之梦】

    材料二: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强国之梦】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材料一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2)、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为引领中国根本转型采取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4)、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请说说你的想法。
  • 18.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顺应时代潮流、破解社会矛盾的智慧。请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时写道:“其实他的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的是历史上哪两个事件?两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分析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上述国家在“历史拐点”上的“华丽转身”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