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19-06-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运用

  • 1.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

    小巷(yōu)②深,院子里(fán)③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④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 2. 古诗文默写。
    (1)、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2)、子曰:“智者不惑, ,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唐朝诗人杜甫的名句“”会令我们重新振作。
    (4)、辛弃疾颇具武才,年轻时曾率一万义军返金投来,但南宋政府却不重用他。赋闲渐老的他以驰骋疆场,只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凝视长剑,梦回沙场,聊以抒发杀敌报国之志。
    (5)、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是在于我们的选择,“”。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
    (6)、 , 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7)、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文言词语。

    ①友人惭,下车之,元方入门不

    ②人恒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④家贫,无从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

  • 4. 名著阅读。
    (1)、《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叫圣地亚哥,但小说以“圣地亚哥”称呼他仅4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

    ①《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②请以《朝花夕拾》和《名人传》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

  • 5. 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    )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D、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 6.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以说服妈妈同意晓明跟森森交往。要求语言连贯、得体,100字左右。

    妈妈:“晓明,不要再跟班上的森森来往了,他成绩还不如你;你要跟成绩好的人多交往,那样对你学习有帮助。”

    晓明:“。”

  • 7.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焉     加:增加 B、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妻妾之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乎     已:停止,放弃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谓失其本心          子为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 C、呼尔与之              而杀子之身 D、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请用“/”标出句子停顿。(限断两处)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5)、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善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墨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一个“义”字,士的根本当然也就在于“义”,义甚至重于士的生命。在这一点上,与孟子所讲的“舍生取义”是一致的。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地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做事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气质、气节乃君子之风范,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地间惟有气节与学问是最重要的!

        诗词是文化宝库中的先锋队,精炼而通达,寓意深邃而富有想象力,既有夸大浪漫的宽广情怀,又有脚踏实地的乡间雅趣。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饱读诗书,以诗词吟诵祖国的大好河山,以诗词颂扬勤劳勇敢的华夏子孙,以诗词咏叹或喜或忧的民间疾苦,与此同时读诗书作诗词可以韬光养晦,陶冶情操,可以提高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点诗词,长点学问,养点气节,何乐而不为?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80个字内)
    (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含标点限60个字内)
    (3)、文中说读诗词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你对读诗词能养气的这四种说法,感悟最深的是哪一种?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含标点限120个字内)
  •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两首词一首写到“青山遮不住”,一首写到“故山犹自不堪听”,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 10. 阅读外国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下一个问题是我需要一个石臼舂粮食。因为我明白,仅凭自己的一双手,是无法做出石磨的。至于如何做石臼,我也一筹莫展。三百六十行中,我最不懂的就是石匠手艺了,更何况没有合适的工具。我费了好几天的功夫,想找一块大石头,把中间挖空后做个石臼。可是岛上尽是大块岩石,根本无法挖凿,而且石质不硬,是一些一碰就碎的沙石,经不住重锤去舂,而且即使能捣碎谷物,也必然会从石臼中舂出许多沙子和在面粉里。因此,当我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适当的石料时,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决定找一大块硬木头。这要容易得多。我弄了一块很大的木头,大得我勉强能搬得动。然后用大斧小斧把木头砍圆;当初具圆形时,就用火在上面烧一个槽。火力和无限的劳力,就像巴西的印第安人做独木舟那样终于把臼做成了。又用铁树做了一个又大又重的杵。舂谷的工具做好后,我就放起来准备下次收获后舂谷做面粉,再用面粉做面包。

        第二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除了一些破布碎片外,我连一块亚麻布也没有。虽然我有山羊毛,但我根本不知道怎样纺织,即使知道,这里也没有纺织工具。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

    (1)、选文中鲁滨逊克服的是哪两个困难?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本书(《鲁滨逊漂流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3)、请结合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杜甫忧国忧民,留下《石壕吏》;范仲淹心系天下,留下《岳阳楼记》。青春年少的你,此时或许行囊满满,踌躇满志,有许多东西留下;或许两手空空,惆怅无限,什么也没有留下。无论怎样,它们一定会引起你深深的思考。

    请以《留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