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2019年中考历史冲刺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19-06-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 1.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图1)。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2. 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 3.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4.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 5.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新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 6. 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元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7.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俄签订《瑗理条约》 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 8.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江南制造总局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

    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

    "新民”号轮船

    A、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地封建制度 D、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9.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 D、三大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力量
  • 10. 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座山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下列对其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道路的起点

    ②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⑤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 11. 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 12. 周恩来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下列图片记录了他的一些重要活动,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 13. 诗词蕴含历史。下图中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 14. 1992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

    有重点→由点到线→点线面结合→全方位

    A、有重点开放阶段 B、由点到线阶段 C、点线面结合阶段 D、全方位开放阶段
  •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16.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根据当时的情况,下列最有资格人选陪审团的是(     )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来自波斯的商人
  • 17.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世界走向整体发展 B、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C、为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D、其动机是对财富的追求
  • 18. 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福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材料主要说明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B、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C、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D、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 19.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 21.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 22. 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
    A、农奴制的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 23. 历史漫画是一种特殊史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观喜恶。观察下图漫画《睁开眼睛》,迫使其“睁开眼睛”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突袭苏联 C、珍珠港事件 D、雅尔塔会议
  • 24.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多极化趋势一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一两极格局 B、两极格局一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一多极化趋势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一两极格局一一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一一多极化趋势一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25.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够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

    ①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饥荒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从而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的局面

    ③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多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④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很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4分,27题19分,28题17分,共计50分)

  • 26.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和文化会根据国情不断进行演变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上

    材料四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五  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06日08版)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材料一中的韩非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汉漠拉比法典》出自于哪个国家?

    韩非与《汉谟拉比法典》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2)、材料中的“文学方面”“在航海上”指宋朝的什么?这“三种东西”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4)、材料中的“这条路”指的是哪条商路?它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请列举两例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
    (5)、观察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怎样的社会信息?
  • 27.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一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一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材料四   【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材料四的两组数据,归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根据上面“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开天辟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依据以上的“知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依据?
    (4)、图一指出周恩来所得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具有什么历史意义?据图二指出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结合图三以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5)、依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
  • 2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发展篇】

    材料一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新全球史》

    【美日崛起篇】

    【合作共赢篇】

    材料三

    材料四  2018年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RA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美方一意孤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为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不得不对已公布的约600亿美元清单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凤凰网财经

    材料五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某同体》

    (1)、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何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2)、由图片及所学知识,“五月花”号抵达北美150多年后,北美爆发了一场独立战争,请写出战争的转折点及其世界影响。美国“黑奴”最早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哪一罪恶活动? 1862年美国政府为解决“黑奴”问题颁布了什么文件?“黑船”事件引发了日本哪一社会变革?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4)、材料四图文体现出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动态是什么?分析出现新动态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对美国近期挑起中美经贸争端而采取贸易保护的做法加以评析。
    (5)、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哪些发展趋势?

    “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