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6-15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文化区隔等对于文学活动有不同影响。这些影响,最终将反映到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上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北方《诗经》和南国《楚辞》的不同文风,认为前者“辞约而旨丰”,后者“瑰诡而惠巧”。法国丹纳的《艺术哲学》明确将地理环境、种族与时代并列为文学生成“三要素”。

    关于文化地理差异带给文学创作的功能性影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做过阐述。他说:“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事实正是如此,地理环境以及据此而来的综合性人文氛围,不仅影响到区域习俗、文化传统、作家性格等,而且还会作用于文学文本的传播路径和接受方式,而这一切都将以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文体、风格诸层面的综合指数为核心。四川乐山依山抱水的开阔环境造就了郭沫若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凤凰封闭唯美的自然环境塑造了沈从文敏感柔弱的个性心理。

    地理区隔所造成的重要文化延异表征之一,便是语际交往中的非对称性。语际交往实际上指的是不同语种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其中自然包含了不同区域不同语种间的文学对话。语际交往过程中的非对称原理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语际交往中暂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语种对相对弱势语种的强迫性渗透,二是不同语种之间相互翻译或转译的非饱和性和不完满性。文学语际交往中存在着的“语言霸权”问题。比如西方的主流语种——英语对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语种的霸权。我们有理由预期,英语霸权地位还将持续下去,据此进行的关于文学本质的种种讨论也会受到英语表达惯性的牵制。

        造成语际之间文化交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是经济原因。一般而言,经济实力强大或较强的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主流语种文学在文化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财大气粗”的交往原则的文化效应古今皆然。其次是政治原因。说到底,政治影响力仍以经济增长力为基础。经济发展了,政治强大了,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种语言的广谱性常常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符号。其三是文化原因。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准确地说,所有语种的语言都是文化的产物。

    跨语际交往通常隐含着跨文化对话机制的“异地原理”。犹如巴赫金所言:“在文化方面,异地是理解最有力的手段。只有通过另一种文化的视点,一种外国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他同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被绝对翻译,文学语言尤其如此。法国的舍普等人则认为,文学语言的翻译未必要追求绝对性,不饱和翻译或许正是语言艺术交往互动的诗意所在。他明确指出,“文化有一种珍责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即区域性的东西。技术相反,某些技术语言是世界性的语言。技术与文化的不一致,造成了一种紧张状态。”这种可译又不可全译的文化征候,在语言论转向之后或许会变得更加突出,并可能由此加剧全球化时代文学语际交往的挑战性。

    (摘编自龚举善《文学本质多向生成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是由其所处的地域决定的。 B、研究一部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文体、风格诸层面的综合指数,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地理环境以及综合性人文氛围。 C、四川乐山依山抱水的开阔环境和凤凰封闭唯美的自然环境分别影响了郭沫若和沈从文,而前者的作品比后者的作品风格更鲜明。 D、不同语种之间相互翻译或转译具有非饱和性和不完满性,即可译又不可全译的文化征候,在全球化时代将逐渐消失。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列举中国刘勰和法国丹纳的著作观点,论证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等对于文学活动的不同影响。 B、文章第二段引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相关言论,论证文化地理差异给文学创作的功能性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思维影响。 C、文章第四段论述造成语际之间文化交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按经济、政治、文化的顺序进行的,论证结构严谨。 D、文章先指出文化地理差异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接着从语际交往中的非对称性进行论证,把论证逐步推向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文学本质的各种观点会受到英语表达惯性的影响,这个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与英语作为西方主流语种的霸权地位有关。 B、一个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共同制约着这个地域主流语种的特性,影响这个地域的主流语种在文化交往中的地位。 C、异地是理解一种文化的最有力手段,一种文化只有找到最能解释自己的另一种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 D、法国的舍普等人认为,如果一味地追求文学语言翻译的绝对性,可能会破坏文化中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伴随着行业发展的是日益突出的侵权问题。这一问题,已然引发官方的重视。国家版权局官员透露,短视频行业的版权保护特别是重点短视频平台企业突出版权问题整治,是“剑网2018″的重点之一。通过整改,短视频版权保护环境取得显著改善。

        短视频产业并没有给著作权理论或制度带来本质性冲击,短视频版权保护难的症结也不在于相关理论与制度存在缺陷,而在于操作层面的难度。因为侵权短视频通常都是几分钟的内容,而且市场生命力非常短暂,价值不会太高。如釆用诉讼维权的话,成本显然太高,事实上真正进入诉讼程序来维权的也不多。所以,解决这类侵权纠纷的路径应该不是事后的司法救济。

    (摘编自《法制日报》)

    材料二:

    截至2018年6月         视频内行业市场规模(亿元)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比例及增长率

    (数据《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三:

        传统版权保护机制具有耗时长、成本高、收益低、维权难的问题,对于网络纷争维权事件很难判定,电子取证难度系数大且过程复杂。而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的属性,使其成为保护数字内容的天然屏障。据悉,原本区块链的版权保护解决方案,会通过区块链技术在文章中嵌入具有唯一性的标识“原本DNA”,嵌入“原本DNA”后,无论文章被转到微博、微信还是各个网站,都可以通过“原本DNA”进行溯源,一旦发现侵权行为,技术平台便会立即取证存证。另一方面,从作品的产生开始,版权的每一次授权、转让,都能够被恒久的记录和追踪,不仅能够优化创作者对作品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能够为各类纠纷提供准确的司法取证。

    (摘编自北国网)

    材料四:

        在“内容为王”的发展法则下,对优质作品资源的核心控制力成为网络平台竞争的关键。而独占优质内容版权会彩响用户获取内容的便捷性,不利于内容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这一现象在网络音乐市场尤为明显。虽然国家版权局为此专门约谈了主要网络音乐服务商及境内外音乐公司,促使其相互授权,大大改善了网络音乐版权秩序。但“独家授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市场呼唤基于服务质量上的平等竞争,既让创作者获得应有的版权收益,也应保证用户对作品的平等使用权和作品本身的正常传播。

        目前,注意力经济衍生出的新型业态处于发展阶段,对原创作品版权保护的程度和方法如何适应技术的发展尚在探索之中。传统版权保护机制往往无法跨平台使用,对原创作品的保护思路大多停留在“一告一赔”“一诉一罚”的阶段,既不符合著作权法鼓励传播的宗旨,也没有充分体现技术演进趋势和分享经济的内涵。原创作品的保护思路亟待升级,需要创新和完善原创作品的保护机制与利益实现形式,实现维护作品合法权利与提升传播价值的“双赢”。

    (摘编自《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18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的规模已超过6亿,比上年年底增加了三千多万人,占网民总体规模的七成多,增长率较整体网民增速高。 B、2014年以后的几年间,我国网络视频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由将近三百亿元发展到超过两千亿元,每年保持高速增长,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C、我国网络视频用户的付费比例在2013年时还比较低,但2016年大幅提升,到2018年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五成,付费比例比五年前增长六倍多。 D、近几年中,2016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比例的增长率和视频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率都有突出表现,这是因为2016年网络视频用户增长大爆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短视频的版权维护已成为最突出的网络版权问题,但经过了国家“剑网2018”行动之后,这一行业存在的版权问题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 B、对短视频侵权,如果用诉讼维权,成本太高,事后司法救助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路径,所以短视频侵权在市场生命力非常短暂,价值不会太高。 C、传统版权保护机制的缺陷非常多,很难判定网络纷争维权事件,电子取证困难,对原创作品的保护思路滞后,不符合著作权法鼓励传播的宗旨。 D、网络平台独占优质内容版权会影响用户获取内容的便捷性,不利于内容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因此网络平台应改变“内容为王”的发展法则。
    (3)、要更好地做好网络版权保护工作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呼兰河传

    萧红

        冯歪嘴子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想去看看。

        这回那女人坐起来了,身上披着被子,很长的大辫子垂在背后,面朝里,坐在一堆草上不知在干什么,她一听门响,一回头。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这可奇怪,怎么就是她呢?她一回头几乎是把我吓了一跳。

        我转身就想往家里跑。跑到家里好赶快地告诉祖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大姐看是我,就先向我一笑,她有很大的脸孔,很尖的鼻子,每笑时,她的鼻梁上就皱了一堆的褶。今天她的笑法还是和从前的一样,鼻梁处堆满了皱褶。

    她是很能说能笑的人,她是很响亮的人,她和别人相见之下,她问别人:

        “你吃饭了吗?”

        那声音才大呢,好像房顶上落了喜鹊似的。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别人看了都说:

        “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好手!”

        她在我家后园里摘莱,摘完临走的时候,常常就折一朵马蛇菜花戴在头上。

        她那辫子梳得才光呢,红辫根,绿辫梢,干干净净,又加上一朵马蛇菜花戴在鬓角上,非常好看。她提着筐子前边走了,后边的人就都指指画画地说她的好处。

        老厨子说她大头子大眼睛长得怪好。

        有二伯说她膀大腰圆的带点福相。

    母亲说她:

        “我没有这么大的儿子,有儿子就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同院住的老周家三奶奶则说:

        “哟哟,这姑娘真是一棵大葵花,又高又大,你今年十几啦?”

    每逢一问,王大姐也总是说:

        “二十了。”

        “二十了,可得给说一个媒了。”再不然就是,“看谁家有这么大的福气,看吧。”

        隔院的杨家的老太太,扒着墙头一看见王大姐就说:

        “这姑娘的脸红得像一盆火似的。”

        现在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不过她的脸有一点清瘦,颜色发白了许多。

        她怀里抱着小孩。我看一看她,她也不好意思了,我也不好意思了。

        我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站了一会,我看她用草把小孩盖了起来,把小孩放到炕上去。其实也看不见什么是炕,乌七八糟的都是草,地上是草,炕上也是草,草捆子堆得房梁上去了,小炕叫草捆子给占满了。那小孩也就在草中偎了个草窝,铺着草盖着草就睡着了。

        我越看越觉得好玩,好像小孩睡在喜鹊窝里了似的。

        等到了晚上在煤油灯的下边,我家全体的人都聚集了的时候,那才热闹呢!

        有二伯说:

        “好好的一个姑娘,自己看上一个磨房的磨倌,介个年头是啥年头!”

    老厨子说:

        男子要长个粗壮,女子要长个秀气。没见过一个姑娘长得和一个抗大个的抗工似的。”

    有二伯也就接着说:

        “对呀!老爷像老爷,娘娘像娘娘,你没四月十八去逛过庙吗?那老爷庙上的老爷,威风八面,娘娘庙上的娘娘,温柔典雅。”

        这事情一发,全院子的人给王大姑娘做论的做论,做传的做传,还有给她做日记的。

        做传的说,她从小就在外祖母家里养着,一天尽和男孩子在一块,没男没女。有一天她竟拿着烧火的叉子把她的表弟给打伤了。又是一天她在河沟子里边采菱角,她自己采的少,她就把别人的菱角倒在她的筐里了,就说是她釆的,说她强横得不得了……

        自从团圆媳妇死了,院子里似乎寂寞了很长的一个时期,现在虽然不能说十分热闹,但大家都总要尽力地鼓吹一番。于是吹风的,把眼的,跑线的,绝对的不辞辛苦,在飘着白白的大雪的夜里,也就戴着皮帽子,穿着大毡靴,站在冯歪嘴子的窗户外边,在那里守候着,为的是偷听一点什么消息。

        ……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一到了八月,那满天红洞洞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乡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的,一丝不挂。白天就是黄金的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

        晚饭之后,乘凉的人没有了。院子里显得冷清寂寞了许多。

        鸡鸭都上架去了,猪也进了猪栏,狗也进了狗窝。院子里的蒿草,因为没有风,就都一动不动地站着,因为没有云,大昴星一出来就亮得和一盏小灯似的了。

        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

    (有删改)

    [注]《呼兰河传》写作于20世纪40年代。呼兰河是一个北方小城。小说中的“我”是个孩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王大姐的笑容没有改变,王大姐淳朴善良的本性没有变,但清瘦发白的脸影射出底层人的生活状况。 B、小说多从侧面描写王大姐年轻漂亮、淳朴善良、健壮能干,或借用乡人的言语夸赞,或通过“我”的见闻叙说,很少从正面着墨刻画。 C、小说前半部分写人们对王大姑娘的夸赞,后半部分写大家对她的揶揄讽刺,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乡人的态度转变及爱憎分明、立场鲜明的特点。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烘托渲染了寂静凄清的氛围,而王大姐敢于抗争,追求婚姻自由的形象像“大昴星”一样出来照亮整座死寂的呼兰河城。
    (2)、这篇小说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从散文化语言、儿童叙述视角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王大姐死了,应该算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结合文本,分析产生悲剧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囯家及父兄之仇,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使金。时刘豫节制东平。汝为遇完颜宗弼[注]军,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曰:“死固不辞,然衔命出疆,愿达书吐一辞,死未晚。”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豫僭号 , 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遂连结先陷于北者凌唐佐等为腹心,以机密归报朝廷。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态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令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将终,神气不乱。汝为做傥尚气节,博物洽闻。其妻钱莫知汝为死,诣登闻鼓院以状进,诏索之不得。其子以汝为之死哀诉于朝,参知政事虞允文等以闻,特官一子。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改)

    [注]完颜宗弼,金国将领。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 B、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 C、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 D、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行在所”的省称。皇帝或大臣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或大臣出行所到之地。 B、古代国书应用范围广,除了派遣使节外也常用于向对方陈述某项立场、交涉重大问题。 C、僭:文中指越礼。超过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D、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让官民击鼓上闻,以陈冤屈,或者陈谏议,称为“登闻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汝为遭遇不幸,痛斥仇人。金国人入侵京城,他全家除自己外都被杀害,他被朝廷派往金国,在金国,他不惧威胁,义正词严地反击了敌人。 B、宋汝为忠诚刚直,为国效力。他竭力劝说叛臣刘豫归顺朝廷,劝阻无效,反被刘豫拘留,但他利用宋朝滞留金国的一些官员,把机密大事报告宋朝。 C、宋汝为关心国事,被人迫害。他逃回宋朝,向朝廷陈述当时的形势,提醒朝廷不要因和谈而放松戒备,但权臣秦桧置之不理,反而要把他押送到金国去。 D、宋汝为结交知己,壮志未酬。他逃到蜀地,遇到杨企道,两人结为知交;他立志恢复中原,最终客死他乡,其妻得知其死讯后为其诉冤,朝廷不予受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固不辞,然衔命出疆,愿达书吐一辞,死未晚。

    ②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塞下(其三)

    沈彬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

    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

    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

    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注]①贰师:指李广利。大宛有善马,匿贰师城,不肯献。汉武帝太初元年,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贰师城,取善马。李广利攻大宛,损折士兵甚多。②魂飞:指李广最终引刀(剑)自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冷月、过雁、寒笛等具有典型边塞风格的意象烘托老将征途中被牵动的思乡之情。 B、颔联以两位李将军征讨胡人的典故,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 C、颈联描写戍角悲鸣、黄沙漫天、阴云密布、严霜满结等景象,渲染出沙场的悲凉气氛。 D、本诗首联叙事,颔联怀古,颈联写景,尾联议论,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意境苍凉。
    (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李白《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结尾写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审美内涵,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凝练为中国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精美绝伦,令世人     。这幅长卷诞生于宋代,流传近千年,叫作《千里江山图》。中国文人重道而轻器,与西方追本求源的实证精神     , 也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     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很少被想起。其实,从考古以及历史遗存中可以判断,东西方色彩的装饰功能均先于再现功能出现,(   ),其粗犷、古朴的记录方式留下了当时人类视觉感知下的自然现象以及游戏等生活内容。如果我们不能从技法和材料的视角领悟古人,就难以理解《千里江山图》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唯有     造就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得以彰显,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背道而驰    富丽堂皇    追本溯源 B、叹为观止    南辕北辙    雍容华贵    顺藤摸瓜 C、目不暇接    背道而驰    雍容华贵    追本溯源 D、目不暇接    南辕北辙    富丽堂皇    顺藤摸瓜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岩壁上涂绘天然的矿物质,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 B、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天然的矿物质涂绘在岩壁上 C、都是利用天然的矿物质在岩壁上涂绘,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 D、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都是利用天然的矿物质在岩壁上涂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发掘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B、继承我们自身的传统,彰显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的资格,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C、传承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彰显,才能与西方人文艺术进行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D、打造我们自身的传统,使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彰显,才能与西方人文艺术进行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 8. 下面是某省美术家协会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省美术家协会将在杭州举办“现代幽默画大展”,要求作品为作者自己写的,严禁抄袭。省美术家协会现已打开评选识别排查系统,一经发现是人家的作品,一律抹掉参展资格。参展作品要是造成法律纠纷,作者自负。取得参展资格的作品将在省美术家协会网站公布。

  • 9. 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向阳高级中学即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

    (1)、根据晚会主题,请你拟写一副对联张挂于舞台左右两侧,上下联一共不超过24字。
    (2)、根据节目表,诗朗诵《沁园春·雪》(毛泽东)之后是大合唱《歌唱祖国》,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词,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陈波涛是某电子设计公司技术总监,当初他怀着设计中国“芯”的梦想入职时,有人告诫他:“没有至少8年的扎实积累,难以在芯片设计工程师的岗位上发光。”他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几年来,他和团队一起,心无旁骛,埋头攻关,研制出的芯片获得国际高水平安全密码芯片认证证书,打破国外垄断格局,走出一条中国“芯”之路。他体会最深的是,研制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需要“挑山工”一般的奋斗者精神。

    材料二:

        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竟藏有60多万个基因探针,不仅能预测10大类、近170种疾病,还能成功检测“SARS”病毒……这枚生物芯片研制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将中国“芯”视作自己一生的事业。

    材料三: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中国“芯”再也不能受制于人。(央视评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个人与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参与思源中学校报举办的面向高三毕业班同学征稿的“青春·追梦·奋斗”主题征文活动。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