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试卷更新日期:2019-06-1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二、材料分析题

  •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 3.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 4. 1956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

    ——叶圣陶《昆曲》(1934年)

    材料二:(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

    ——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材料三:《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

    (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项

    时间

    观众群体

    思想内涵

    表达方式

    重新编演前

    重新编演后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