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6-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兵家“知己知彼”的思想 C、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2. 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 历史地图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两幅地图是中国古代两次远行的路线图,对于这两次远行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次远行都发生在汉朝 B、两次远行的主人公都是伟大的航海家 C、两次远行都促进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往来 D、两次远行都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 历史学家张岂之曾说:“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南宋政府外贸收入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先进
②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
③国家采取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5. 下图是我国某朝代前期的疆域图,以下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该朝代的是( )A、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B、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当朝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D、由宣政院统辖西藏地区事务6. 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7.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重要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①古田会议
②南昌起义
③八七会议
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③④⑤8. 有学者言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不能够证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9.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山东各地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反映出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国民党统治腐败 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10.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以全国人民的利益为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理论思维。其中,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炎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九大 B、中共一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九大 C、八七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八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九大11. 古希腊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在哲学、文学、建筑学、绘画、雕塑等方面为后世相应领域奠定了基础;而罗马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下列有关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 B、《掷铁饼者》是古罗马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C、古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D、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对后世影响深远12. 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拿破仑和华盛顿( )A、在民主法治建设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B、都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都沉重打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D、都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填话13. 济青高铁投入使用后,往来济南、青岛的用时缩短至1小时。你知道铁路最早诞生于下述哪一时代?(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网络时代14. 下图是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城市人口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对外增强殖民掠夺 D、珍妮机的广泛应用15. 伟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四位著名人物进行比较,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 )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 C、共产主义运动的引路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6题9分,第17题8分,第18题9分,第19题9分。共35分)
-
16. 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自古至今,统治者都在利用不同的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积。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选管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仰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含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得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材料五“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图一显示的相关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二历史人物主政时期;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朝“百官之职”中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3)、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前后近百年间,英美两国是通过哪些法律文献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的?(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的?17.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重温中外历史上各国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大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节选)
实行时间
农村政策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53—1956年
①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以来
②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四: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走势图
材料五: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万公项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为田开阡陌封疆”指的是商鞅变法在农业上采取的哪一措施?(2)、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在农业政策上的共同点是什么?(3)、材料三表格不完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农村政策栏目①②处补充完整。(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191100日年的还化趋势是因为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农业进行调整采取的措施及特点。18.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催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科一:帝国主义侵略护张和清王朝腐朽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与种种救亡图存的探索相结合,连过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的独特历史细节,描绘出近代中国一幅苦难中不屈、黑暗中寻路、危难中图强的历史画卷。
——《复兴之路》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节选自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三: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端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大国治理》
材料四: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湾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进展。
——习近平《告创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近代中国的苦难”开始于哪一次外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举出一例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在“黑暗中寻路”的探索活动。(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比较早、较为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是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两次战争的伟大胜利?(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进入“崛起准备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列举一例我国进入“崛起起飞期”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具体成果。(4)、依据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改革开放后,在祖国统一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为推进海峡两岸的交往、促进祖国统一做出的不懈努力。19.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新秩序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新全球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冷战”结来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五: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2)、1862年,美国政府为解决材料二图一的问题颁布了什么文件?材料二图二美军舰第一次入侵日本港口事件发生十五年后,日本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是什么?(3)、材料三左图英、德两国各自纠集他国组成联盟,扩军备战、冲突不断,两国之间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右图事件发生在哪次世界大战中?(4)、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5)、习近平的中国方案凸显了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