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汇总:积极落实《巴黎协定》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试卷更新日期:2017-05-2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人类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倡导绿色消费(   )

    ①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低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③有利于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消费  ④减少消费支出,降低恩格尔系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 《巴黎协定》从承诺到落实有利于规范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秩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市场秩序需要(   )

    ①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 
    ②强化行政调控手段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③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④要抓住道德建设这一规范市场秩序之本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诸如气候变化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日益增多。《巴黎协定》从承诺到落实,深化了各国对共同体的认同,不断在合作共赢中深化共识,实现环境问题更有效的全球治理。这说明(   )

    ①经济全球化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③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④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发展日趋一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4.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面临发展的重任更艰巨,亟须在经济发展、能源利用上贯彻可持续的理念。对于我国而言,要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下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是(   )

    ①把降低经济增速作为主攻方向 
    ②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质量效益 
    ③发挥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坚持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5. 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落实到大力推进绿色化的新行动上,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

    ①发挥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贯彻落实了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思想    ③弥补了市场调节的弊端,防止了经济剧烈波动  ④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 6. 作为深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在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同时,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负责的精神,中国已就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切实有效的宏观调控。以下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 
    ②通过财政政策,给予环保企业税收减免或补贴支持 
    ③运用行政手段,制定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 
    ④通过货币政策,给予环保型企业和新能源产业贷款优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7. 经营者要把“绿色化”从过去常规手段的环境治理提升为政治任务,为建设生态文明指引新的实践路径。这要求企业(   )

    A、要维护市场秩序,讲求竞争有序 B、倡导绿色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C、要加强市场调节,讲求办事效率 D、要坚守诚信原则,注重个人信用
  • 8. 目前,全球已经有160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文件,为达到一定的排放指标,应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这有利于(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实现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对于我国来说,落实《巴黎协定》,需要增强发展协调性,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努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绿色化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

    ①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②是一种各地同步发展的过程 
    ③应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近年来,我国政府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力争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说明(   )

    A、政府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B、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C、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政府是全能政府
  • 11. 一直以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为此,执法必须加强,政府部门要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要把落实《巴黎协定》与我国环保法的执行结合起来,赋予环保部门足够的管理权力。这样做(   )

    ①增强了国家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使政府部门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②有利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③为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奠定了基础 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政权、表达权、监督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12. 《巴黎协定》以广泛参与、自主承诺、包容激励等特点,将国际气候治理推向了责任共担、积极行动的新高点,将极大地推动世界各国绿色低碳发展与能源转型。这就需要各国(   )

    ①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身利益 ②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  ③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④在维护共同利益基础上消除利益差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3. 本次大会的意义在于将《巴黎协定》的承诺转化为行动。各国政府必须集中精力制定一份在未来两年中实现《巴黎协定》承诺的具体计划。发达国家还应加大对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困和脆弱群体的支持力度。上述情况表明(   )

    ①各国都把共同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解决环境问题要求国际合作深入开展  ③国际新秩序已经形成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 14. 中国为国际社会的减排努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   )

    ①标志着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②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是负责任的大国  ④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5.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16. 我们应当利用公益广告、漫画图片、社区墙报等文化形式和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环境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自觉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优秀文化可以成就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7. 《巴黎协定》在全球盘点方面规定,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启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   )

    ①抓住时机,促进质变的发生  ②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③按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  ④创造条件,避免矛盾双方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8. 落实《巴黎协定》,各个国家需要发扬自律精神,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着发展重任,同时亟须在经济发展、能源利用上贯彻可持续的理念。这表明(   )

    ①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②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④共性大于个性,个性统一于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9. 历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各国政治家都在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纠结中对全球气候治理各抒己见。《巴黎协定》虽已生效,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各个国家在行动上协调一致难度较大,落实道路任重道远。这表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事物运动的方向一定是上升的

二、材料分析题

  • 20.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落实《巴黎协定》应顺应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这充分尊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气候变化作为一项全球性威胁,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切实利益。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之后,国际社会就开始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治理好大气污染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按照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的原则,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治理。近年来,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全球现代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浪潮。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缺陷,要加强宏观调控。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引导企业生产低碳环保产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鼓励企业减少污染,依法规范和惩处排放不达标企业,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支持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主张协议应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为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威胁。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对环境变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