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5-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A、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2.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 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3.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
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4. 唐代太学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宋代太学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5. 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6. 如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时间
人口(百万)
粮食总产出(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倾)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 C、支撑起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7. 如图为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出现如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列强入侵的破坏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江南战乱的影响8. 1860年《北京条约》取消了之前对传教活动只限于五口的限制,对此美国教会传教史专家拉托勒特指出,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徒的地位起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这表明( )A、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B、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C、基督教在华传播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 D、中国逐步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则9. 下表是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非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年代
供给清政府用煤
开平产煤出口总量(吨)
供给清政府用煤量占其出口总量之%
量(吨)
值(海关两)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9,612
24,667
29,963
30,485
38,550
40,851
99,144
128,661
140,330
168,477
56,855
95,552
85,589
81,840
104,252
16.90
25.82
35.00
37.25
36.97
据上表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开警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10.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11.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12. 如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合计
占农村总户数%
3.5
6.4
19.6
70.5
100
占农村总土地%
45.8
18.5
17.3
18.4
100
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 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13. 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A、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 B、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 C、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 D、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14.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15. 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是( )A、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 B、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 C、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16.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C、经济特区的创立 D、联产承包的出现17. 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自杀要得到批准,若公民未经允许而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梭伦执政时又要求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主要是为( )A、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运行 B、防止公民人数减少影响税收 C、彰显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 D、体现法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19. 如表: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据此推知( )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20. 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 B、责任内阁制逐渐成熟 C、政府大臣无需再对国王负责 D、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21. 1871年德国全国410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63.9%.1910年德国全国人口6492.6万,农村人口占40%,城镇人口占60%.这说明( )A、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B、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的政治变革 C、德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化最快的国家 D、市场统一推动了德国生产力发展22. 有人认为,罗斯福的农业管理方案并没有创造奇迹,实际上,负担被转嫁给了消费者和低收入农业工人。还有人认为,农业法规并非针对贫困线以下的农业穷州,而是针对收人相对较高但因危机陷入萧条的农业州。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的农业“新政”( )A、并不打算调整农业结构 B、只是救急而非扶贫政策 C、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分化 D、不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23. 1928年,苏联通过了培养大量技术专家的决议,要求在生产中要采用本国和外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1928-1929学年度的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这是苏联当时( )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24.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
25. 社会阶层的变动是社会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三代(夏、商、周)之时,民之秀者乃收之乡序,升之司徒,而谓之士。
——顾炎武《日知录》
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且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为二。
——摘编自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
材料二: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26. 国际经济交往中,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体现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家经济政治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的关税自主政策。27.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 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二: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ЗAЕМ”意为财政贷款)
对比两则材料,提炼一个具体的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