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5-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安排下,香港民主人士秘密北上进入解放区的有20批,其中119人参加了新政协。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A、把握时机积极寻求香港回归 B、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恢复在港民主党派的组织工作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2.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3.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A、贯彻“一国两制” B、发挥经济特区作用 C、保证民族平等团结 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5. 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 B、“一国两制”得到两岸普遍认同 C、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D、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6. 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7. “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8. 《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 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9. 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俄总统普京说:“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认为“十月革命的确确震撼世界”。也有西方学者认为“俄国革命沦落为一个令人沮丧的教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三者观点都很客观 B、革命难以塑造理性世界 C、俄国革命影响巨大 D、俄国历史地位争议较大10. 苏俄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7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材料说明苏俄( )A、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 C、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11. 1929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 )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 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12. 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13. 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14. 20世纪30年代,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 )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 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 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15. 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考虑的不仅是因为危机由此发端,更重视银行作为经济“神经中枢”的作用。可见,“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的用意在于( )A、紧缩银根,平抑市场 B、调整机构,打击投机 C、稳定金融,增强信心 D、创新制度,活跃经济16.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17.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18. 如图展示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大国较量。下列关于该事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后 B、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 C、苏联仍处于守势地位 D、美苏经过谈判结束危机19.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A、法德两国外交的自主性有所增强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冷战时期欧共体对美离心力增强 D、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20. 近些年来,日本内阁一直推进“战略性外交”“俯瞰地球仪外交”,注重全球视野,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强化日欧合作、推动日美欧三极协调、拉拢东南亚的一系列战略动作引人注目。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下日本( )A、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致力提升自身国际政治话语权 C、已摆脱了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D、顺应全球化趋势,推动地区发展21. 对如图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 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 D、导致了联盟全面解体22. 它“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没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成员国的所有优惠性措施或安排也适用于非成员经济体。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有本质的差别。”符合此特征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23. 如表是美国部分媒体和国会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使用统计情况。据此可知机构词汇1988年1993年百分变化( )提到的次数
百分比的变化
1988
1993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38%
“西方”
46
144
+213%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
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356
114
-68%
“西方”
7
10
+43%
A、美国社会与政府意识不同步 B、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C、世界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D、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24. 从1992年到1999年,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4%,每年平均增加170万个就业机会。到20世纪90年代末,失业率从1992年的8%降低到4%.这,现象得益于( )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行 C、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D、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25.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是电影《一九四二》的宣传语,电影临近结尾处,有一句台词:“日本人真是太恶毒了,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表现的是侵华日军的指挥官之一冈村宁次乘飞机视察灾区,提出要用军粮赈灾,其目的是收买人心,为其所用。有网友指出冈村宁次回忆录当中,并未查到相关的记录。同时,侵华日军相关政策的执行者日伪政府,也没有相关的记录。一时议论纷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影像资料多数经艺术加工,不定为信 B、影像资料不同于影像史料,真伪并存 C、回忆录是当事人亲身经历,客观真实 D、政府记录也厲于文献史料,准确全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材料二: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三: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
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对美国的影响,并以亚洲地区为例,说明其在“战后40余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3)、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到处“寻敌”的原因27. 20世纪的美国,经过一系列改良逐渐完成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时间
住房政策
1933年6月13日
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
1933年6月16日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住房和生存房基地。
1934年6月27日
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根据该法建立了联邦存款和贷款保险公司。
1935年4月8日
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公共工程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
1937年9月1日
通过第一个合众国住房法,建立美国住房署,规定为低收入家庭修建公共住房制定长远计划,为地方住房机构的低房租工程和清理贫民窟工程提供贷款。
——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材料三: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1982.财年
1983财年
1984财年
1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2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3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韩世楠《里根的新联邦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为此罗斯福在社会福利方面釆取了哪些措施?(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住房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实施住房政策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经济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可以汲取什么智慧?28.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曾使西方国家陷入长久的梦魇,而当时的苏联却“风景这边独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决定以野心勃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来代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目标就是把苏联从一个由农业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与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和经历大萧条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中央计划经济具有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的能力,使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可行的和具有吸引力的。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通过实行全盘的农业集体化,苏联政府终于能够像在工业领域一样,以指令性的计划控制农业生产,保证能够从农业中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苏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滞后。农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导致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摘编自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几十年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摘编自[俄]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
材料三:(罗斯福)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新政)代表了一种应付经济危机的大胆的人道主义的方法;它也保持和重新肯定了美国对其民主制度的信心,而且是在民主政体在其他地方摇摇欲坠或受到威胁的时候做到这一点的。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苏联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深刻教训。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这句话的理解。(2)、据说罗斯福新政曾受到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举措方面与苏联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及其深远影响。29. 二战后改善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二: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妁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材料三: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2)、据材料二,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为推行全球治理贡献了怎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