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7-05-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已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下列法定假日中,既是传统节日,又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的是(    )

    A、国庆节 B、中秋节 C、元旦节 D、端午节
  • 2.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 3.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改革”一词曾出现了80多次,可见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请指出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严惩贪污 B、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C、都奖励耕战 D、都为减少改革阻力,进行了迁都
  • 4.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昭君出塞 B、伊犁将军的设立 C、台湾府的设立 D、西域都护的设立
  • 5. 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郦道元
  • 6. 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这里的“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是指(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7. 有人问一位当时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纺织大王”接受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    )

    A、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8. 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 9. 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大跃进”运动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 10. 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主权归属 B、经济制度 C、社会制度 D、社会生活
  • 11. 世界上三大宗教在古代都曾被统治者所利用,因为这些宗教教义中有一些共同点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这一共同点主要是指(    )

    A、宣扬众生平等 B、教人忍受苦难,放弃斗争 C、主张教徒皆兄弟 D、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升人天堂
  • 12.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D、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13.

    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三百多年。下边“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中的“归程”路线是指(    )

    A、从欧洲→非洲 B、从欧洲→美洲 C、从非洲→美洲 D、从美洲→欧洲
  • 14. “我不希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是他当选为总统之后发表的一次讲话。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打败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的统一 B、废除农奴制,加快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实行改革,使国家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 15.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将这一理论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二、综合题

  •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

    材料二: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在发言中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国际地位大大提高。90年代,我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哪一通道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为这一通道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这一通道的开辟对古代东西方的交流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方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取得了哪两项重大突破?并说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组织。

    (4)、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这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伟大的技术发明”是什么?这一“技术发明”有何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怎样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发展状况最后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材料三: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的通过有什么历史意义?结合所学,指出“文革”期间,哪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演变有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