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度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质量阶段性检测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9-05-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40)

  • 1. 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规范。

    yōu yǎ

    fěi cuì

    chuī shì

    guāi qiǎo

    chōu yē

  • 2. 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ēn mèn)    (zhuǎn zhuàn)

    (jī jí)     那间(chà shà)

  • 3. 比一比,组成词语。

      伴  秧  布

      拌  映  怖

  • 4. 用含有“然”的词语填空。
    (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我仔细一看,海里的那个大物原来是一头巨鲸。
    (3)、客家民居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4)、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 , 毫不混乱。
  • 5. 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一鼓作气, 。
    (3)、千门万户 , 总把新桃
    (4)、一个人并不是的。你尽可以 , 可就是
  • 6. 按要求写句子。
    (1)、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来到莫斯科当学徒。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改为反问句)
  • 7. 回忆课文,并填空。
    (1)、《凡卡》的作者是 国作家。文中凡卡在写信的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回忆:一次是 ;另一次是  。
    (2)、“日初出 , 及日中则如盘,此不为?”

    《两小儿辩日》选自《》,“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的态度。

    (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一人虽听之,一心 , 思援 。

二、阅读理解。(30)

  • 8.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重阳随想

    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平日积攒一点好吃的,舍不得吃,好用的,下地锄禾舍不得用,到节日期间,除了求神祖保佑“越过越好”之外,所有平日郁结在心的欲,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欲望,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zǔ)豆香烟不盛,珍馐(xiū)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故有此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作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中国人做事的认真诚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外国人过节要去教堂,你有事或心情不对没去,谁也不会计较,耶稣天主不计较,神父牧师和教中会友也都不会计较。在中国古代,到祠堂祭祖你敢不来?那肯定族中就有人“收拾”你。所以即使在享受,我认为也是被“神佛祖宗”捆绑着“享受”那种感觉,真正自由放松的节日也只有这个重阳节。

    “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享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其实,就人们的心理,人们盼着有雨。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愿,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我们现在一年要过很多节,我看有两个节是挺好的,一个是儿童节,那是六一;一个则是重阳节,是老人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优良传统。你找个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说,他们不能懂——凭什么我要像尊敬自己父亲一样对别的老人,待自己孩子一样看别人儿子?——他不行,因为他那个“学问”心理因根里头没有这个“理”。

    于是,连吃带玩中,我们心中的爱薪火相传。重阳佳节,亲近自然、眺望远方的同时,也要用连绵悠长的情感留意身边、珍惜当下,如此方能不枉传统文化,不负无限秋光。

    【注】俎豆:指祭祀。珍馐:指珍奇名贵的食物。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 、 、。九月九是之数重叠在一起,因此有了“重阳”之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说白了就是 。作者认为“盲雨”应该是的雨。

    (2)、第三自然段将外国人去教堂过节与中国人到祠堂祭祖进行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重阳节人们盼雨的原因有哪些?
    (4)、重阳节人们做哪些事情?寄托了人们什么心愿?
  • 9.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不用搀扶

    十月二十三日晚,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对帕尔曼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和世界杰出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只是想看到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他拄着双拐,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拐杖加上小提琴,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最让我意外而感动的是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曲终了,他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再起来——又没有成功;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的过程:他不用搀扶。这位音乐家的动人之处、杰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面对着帕尔曼,我似乎不能不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曾多么频繁地使用“扶”这个字啊!扶持、扶助、扶危;扶持高雅艺术,扶助弱者,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一个“扶”字,失系着搀扶者和被搀扶者。

    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与不用搀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这是多么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啊!漫漫岁月里,我也会遇到需要被搀扶一下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力量,使我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你!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知道得很少。

    B.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2)、将文中划线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写在下边横线上。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只是想看到这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一种景观。

    (4)、当帕尔曼出现时我为什么“怦然心动”?大会堂为什么如此安静?
    (5)、让作者意外感动的“那一刻”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6)、读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感谢的什么?

三、习作实践。(30)

  • 10.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节日、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等都各不相同。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对独具特点的民风民俗进行介绍。从以下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习作。

    话题1:家乡的民风民俗。

    话题2:你了解到的外地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使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详略得当,正确使用标点,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