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唯一的听众》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11-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按拼音写汉字

     yōu闲                 yí 式                         qiàn 

     liū 冰                   hēi 嘿                      gē

  • 2. 多音字组词

    丧  sāng  sàng   舍  shě  shè

  • 3. 我是拼音小能手

    shén shèng           jiè  yì                       zhuī  wèn

    huāng táng          shēng  wàng           gē  shě 

  • 4. 写出近义词

    仿佛——   准备——

    打扰——  羞愧——

  • 5. 写出反义词

    伟大— 幸福— 继续—     幽静—

  • 6. 形近字组词

      谦  维  仪

      歉  唯  议

  • 7.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yōu  久     静    愁   

     yí   式     留   怀    转

     qiàn 道   镶    夫  

  • 8. 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尽管…还 如果…;就 宁可…也不 无论…都 因为…所以

    ①爸爸开车时绕一段弯路,会去轧刚出土的小苗。

    语文老师讲课非常有趣,同学们都喜欢上语文课。

    她是一个聋子,我是愿意为她演奏。

    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⑤一个人走到哪里,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

  • 9. 根据句中内容写词语

    ①灰心失望。             

    ②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③和蔼安详。              

    ④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 10. 补充句子,使句子更具体

    阳光照在满头银丝上。

    ②她 眼神 望着我。

    ③一位老妇人坐在木椅上。


  • 11.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亲近    拍打    亲切   亲昵   抚摸

    ①我时常想起老师那的教导。

    ②那双鞋子可能是他最的东西了。

    ③她地依偎在奶奶的怀里。

    ④波浪着岸边的岩石。

    ⑤老爷爷轻轻地着我的头。

  • 12. 修改病句

    ①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

    ②这是一件有趣的教育意义的事。

  • 13. 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里把比作 , 以说明

    ②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里用比喻 , 以说明


  • 14. 用序号将下列句子排成一段完整的话

     从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里可以看出:一只猫头鹰一年能捕捉500多只田鼠,因此,  为人类保护了一吨多粮食。

    它能够从空中直冲到田鼠身上,用尖利的爪子一下把田鼠从地上抓起来。

     人们赞美猫头鹰,因为它是捕鼠的能手,尽职的“英雄”。

     其次,猫头鹰为保护粮食立下了大功。

     首先,猫头鹰捉田鼠的技能十分高超。 

  • 15. 读下列句子,完成练习

    ①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里把比作 , 以说明

    ②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里用比喻 , 以说明

  • 16. 结合句意理解破折号的意思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A.表示解释或说明;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C.表示声音的延长。

    ①这就是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不过——她是个聋子。

    ②我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③看到落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孩子们就大喊:蝴蝶飞起来喽——!

    ④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17. 佳句赏析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

    ②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 , 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

    ③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 , 同时点明了


  • 18. 按要求缩写句子

    ①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

    ②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③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


  • 19. 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众的教授的之情。

  • 20. 把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使语言更简洁

    ①我有点急迫得不能等待 , 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②我既腼腆又十分得意的样子 , 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 21. 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②灰心失望。

    ③智力低下。

    ④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

    ⑤众所仰望的名声。

  • 22. 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

    表达了。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  二是。 

二、阅读题

  • 23.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唯一”是什么意思?

    (2)、“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是指_________。

    A、老人的语言有诗一样的韵律。 B、老人的语言富有诗一般的激情,很能打动人心。
    (3)、“从未有过的感受”是指什么                                    

  • 24. 拓展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 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和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文中的儿子能够被清华大学录取,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初中的那次家长会后,妈妈为什么“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心里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3)、文中老师对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母亲对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