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5-0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次访谈中,作为我校杰出校友的代表,他睿智的讲话,不仅向我们传递了人生的真谛 , 而且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勤能补(zhuó)。 B、天色深蓝而晦冥,近处河床上累累乱石像百年英雄(yìn)马磨剑的古渡,而堤岸外碧绿的禾田与红墙矮屋在江南的风景里,宛若一对心心相映的恋人。 C、站在此岸,望不到彼岸,水天相连,模糊一片,没有帆影,杳无人迹,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黄水卷着(xuán)涡,倾泻万里…… D、银幕上正上演着男女主人公的生死决别 , 脑海里浮现的是昔时你我的情意绵绵和此时的恩断义绝,青春啊,就如席慕蓉所说的,是一本太仓(cù)的书。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意外突然闯入生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焦躁不安?①还是从容不迫?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喜而生动的选择。一曲悠扬婉转的《我的祖国》② , 让原本焦灼难熬的时间变得愉悦轻快,也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人,感受到了祖国温暖的存在。

        上海城市乐团演奏者们身上的动人之处,不只在于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还在于他们处身焦虑时依然葆有的那份从容豁达。面对眼前的难题,没有心浮气躁,没有吹毛求疵 , 而是以己之力,为自己和他人纾解烦恼,排遣压力,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的确显得难能可贵。而反观生活中那些或因小小龃龉,或因暂时不顺,就埋怨这埋怨那,动辄“路怒”“网怒”的人,他们自己尚且不能逃离坏情绪的泥沼,又如何能为身边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小气候”④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呈现 B、焦灼 C、吹毛求疵 D、尚且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杭州在“十三五”期间将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力度,大力构建以高铁、航空、水运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体系。 B、湖南泸溪县沉船事故是一起由客船驾驶员操作失误、临危处置不当、乘客未穿救生衣和水上安全监管不力引发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C、为确保“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的权威性和高品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牵头成立了审核专家委员会,对每篇课文都认真审核把关。 D、随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型之后,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智慧教室等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化学习方式将融入校园。
  • 4.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区别晚唐诗人杜牧,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泊秦淮》《赤壁》就是“小杜”的诗歌。 B、“世家”是《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因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C、古代用铜壶滴水方法计时,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如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D、古代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以及笄来表示女子成年,以弱冠来表示男子成年。

二、情景默写

  • 5.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一句,表现了词人渴望完成恢复中原大业的赤胆忠心。
    (5)、与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不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两句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三、名著阅读

  • 6. 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小说一位主人公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联系《海底两万里》的相关情节,说说这个人冒死救下采珠人的原因。

    我感觉身边的A行动了,他手拿短刀,直奔鲛鱼游去,他要把采珠人从鲛鱼嘴中救出来……这时,人鲛之战形势陡变,A顶不住鲛鱼的力量,被它的庞大身躯甩落下来,掉在水底。鲛鱼不愧是海中的杀手,一招得手,马上发起攻击,眼看A要丧身在鲛鱼的利齿之下。危急时刻,尼德·兰手拿鱼叉向前冲去,他迅捷有力地投出鱼叉,正好刺中了鲛鱼。鲛鱼身上立刻涌出一大片血水,它死命挣扎,但是鱼叉正好刺中了它的心脏,在最后的喘息中,它的尾巴掀翻了凑上去观看的康塞尔,鲛鱼最终在抽搐中丧命了。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四、语言表达

  • 7. 某社区计划从2018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1日设定为“无手机日”。请你为“无手机日”拟定一个宣传口号(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并陈述设定这个日子的缘由和目的。(不少于60字)。

五、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家有门户石

    吴昌勇

        汉江由陕入鄂前,在陕南白河环环绕绕,被两岸青山搀着挽着。白河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有条白石河,碎银一样的白火石铺满河床和河岸,太阳底下泛着银光。和白石河齐名的,是县里当做景区打造的红石河。红石河铺满赭红色的卵石,大小不一,密密麻麻,远看河水浸着石头激起层层细浪,近看俨然石头抬着河流一路欢歌。

        在红石河中下游有个石梯村,一道名曰“阳坡梁子”的大山成为陕鄂分界线,山这边是陕南白河,山那边是湖北郧县。镇上干部想,既然村子是湖北的老乡到了陕南的第一脚,就当做门脸一样建设,村子里的屋舍整整齐齐地建在路旁,徽派民居的建筑格调,门前有花坛,屋后是红石河,各家各户房连房,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很安静,也很悠然。

        房子建好后,镇上想着得有点文化气息,让村子既有面子 , 也有里子。动脑一想,首先想到的是红石河,以及红石河里一窝一窝的石头,于是就将重好几吨的大石头从河岸上搬进村子。很快,这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石梯村,卧着的,躺着的,站着的,蹲着的,尽是各色各样的石头。和花花草草在一起,石头就有了文化,也就成了一道自然景观。

        日子一久,镇上又生出新主意,能不能借助石头把文化往家里送,让河里的石头学会说话,让每家每户都有一块像样子的门户石,让百姓出门进屋一眼就能看到石头上的字。镇上干部心存忐忑地进村开会征求意见,没想到老百姓满口答应,都说有了门户石,我们就真的成了高门大户的庄稼人,就真的有门户了。

        群众会前脚结束,村里的百姓后脚就到红石河里选了称心如意的石头扛回来。石头上刻啥字,百姓说了算。各家各户晚上回家坐在一起好生商量,细细揣摩,像给初生的娃娃起名字一样挖空心思,然后归拢定夺。第二天师傅到家,要了字样,按照各家意思一锤一凿隶书刻字。

        半个月之后,村子里家家户户有了刻上字的门户石,有刻上厚道的,有刻上平安的,有刻上和谐美满的,也有刻上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嵌进石身的字体遒劲有力,后经红漆统一上色,喜庆且规整。百姓每天早起洒扫庭院,非要用湿抹布擦去石身上的灰尘,他们笑着说,门户石就是门脸,不洗把脸咋能成。镇上干部走村入户提醒百姓,要按照门户石上刻的字兴家立业,睦邻和谐,教育子女,不能冷落石头上的字。

        这之后,门户石就成了百姓心里的一面镜子,百姓时时处处端己正身,走正道,干正事,生怕怠慢门户石,怠慢好日子。见到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粗或细的门户石,心里安稳,也暖和。门户石不再是一块石头,是家里的长者,像早前村里教书的先生,一直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但所有的语言都写在脸上。红石河里的石头也一下子成了宝贝,外地游客到白河,都要到村里走走看看,看刻字的石头如何种子一般播撒在人心。

        临别时,都到河里捡一块石头带着。村里人说,红石河里的石头是最好的礼物。游客笑道,我们带走的不是石头,是一位会讲故事的朋友。

    (1)、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房子建好后,镇上想着得有点文化气息,让村子既有面子 , 也有里子。(“面子”和“里子”具体指什么?)

    ②镇上干部走村入户提醒百姓,要按照门户石上刻的字兴家立业,睦邻和谐,教育子女,不能冷落石头上的字。(理解分析“冷落”的含义。)

    (2)、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①红石河铺满赭红色的卵石,大小不一,密密麻麻,远看河水浸着石头激起层层细浪,近看俨然石头抬着河流一路欢歌。

    ②门户石不再是一块石头,是家里的长者,像早前村里教书的先生,一直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但所有的语言都写在脸上。

    (3)、文章最后说“我们带走的不是石头,是一位会讲故事的朋友”,结合文章,说说“石头”讲了哪些故事。
    (4)、从全文看,“门户石”是一种怎样的石头?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假如汉字会说话

    乐琦

        认识一个汉字,就像认识一个人。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大自然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古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汉字,可以说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今时今日,当我们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纯粹,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关于汉字的产生,我们常常会追溯到仓颉。在《淮南子·本经训》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句话的意思是:仓颉创造了汉字,天地已不能隐藏秘密了,上天被感动得下了一场粟雨;鬼魅已不能隐藏形迹了,在夜间哭起来了。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甚少涉及。我们说一个人的汉语很好,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会读、会写汉字,还是进一步了解字的本源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听到有人问某个字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读或这样用,对汉字充满好奇心。的确,每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我们语言的根。比如,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

        关于“水龙头”,这就说到“龙”字。“龙”这个字背后的文化源远流长。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因此,“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也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由此,人们自然而然,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五千年前,人们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的那个“旦”,与我们今天迎接新年第一个朝阳的“旦”,是同一个字!汉字,这一人类文明里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实际上,中国人对汉字的崇拜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在古代,读书人“不污字纸”,他们对汉字和中国文化充满敬畏。直到现在,每年的大年初一,中国人几乎都会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时候的汉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贴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望。

        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用汉字来领悟天地之美,领悟历史与空间的辽阔,把对汉字的感悟升华为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2018年5月7日)

    (1)、第二段中,介绍汉字产生时,作者引用《淮南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②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五千年前,人们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的那个“旦”,与我们今天迎接新年第一个朝阳的“旦”,是同一个字!

    (3)、概括作者的思想观点。
    (4)、阅读第一段画线句子,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这样说的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宋)晁补之

        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其上有鸟,黑如鸲鹆 , 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 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①新城:今富阳新登。②石齿:像牙齿一样的碎石路。③沮洳(jù  rù):低湿的地带。④大蚖(yuán):形状像蜥蜴的两栖动物。⑤鸲鹆(qú  yù):八哥鸟。⑥离立突鬓:离立,并立。突鬓,鬓毛(头发)树立之状。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新城之北三十里     去:到,往 B、有蹊介然,仅可     步:步行 C、 , 皆宿           莫:通“暮” D、在人上           适:刚刚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松 下 草 间 有 泉 沮 洳 伏 见 堕 石 井 锵 然 而 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②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

    (4)、本文写景时句式整齐而又有变化。请结合具体例子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七、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诗中“”四字集中说明了老农“家贫”的原因。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与前面内容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八、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地方报《民生议事厅》栏目邀请302位网友做了社会公德调查问卷,就市民自身社会公德水平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4%的答题者认为自己能做到爱护公物,51%的答题者表示会参加爱护公物的活动,44%的答题者表示会上前劝阻破坏公物的行为。

    你有过珍惜公物、参加爱护公物志愿活动或阻止别人破坏公物的经历和感受吗?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