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中部联盟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5-0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稀有气体用作科学实验中的保护气 B、浓硫酸用来干燥氧气 C、氢氧化钠用于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工业废气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 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NH4Cl B、KNO3 C、NaNO3 D、Ca3(PO4)23. 2019年1月3号,由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运载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进剂,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2N2O4 3X +2CO2 +4H2O ,X的化学式为()A、NO B、NO2 C、N2 D、NH3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盐类:烧碱、纯碱 C、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5. 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稼合金制备氧气的新工艺。稼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稼原子的中子数约为()A、31 B、39 C、70 D、1016. 下列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 稀释浓硫酸 C、 读液体体积 D、 液体的取用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增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8. 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9.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10. 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11. 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Na+、Mg2+、Al3+核外电子数均为10 D、3OH﹣1表示三个氢氧根离子12.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13. 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一 图二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14. 某制碱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I中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按流程I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 C、流程Ⅱ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D、流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Na2CO3+H2O+CO2↑1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待测
28
20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216. 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B
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C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
A、A B、B C、C D、D17.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 C、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故铜片在空气中的灼烧也生成白色固体18.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健康
①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B.化学与能源
①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化学与安全
①皮肤沾上浓硫酸,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D.化学与环境.
①脱硫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发生
②绿色化学就是指人类绿化环境、植树造林
A、A B、B C、C D、D19. 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选项
甲
X
A
O2
H2O
B
CO2
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A、A B、B C、C D、D20.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 向稀盐酸中加入AgNO3固体 C、 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D、 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二、填空题
-
21.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的方式。(1)、从微观知宏观
下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①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②写出12号和17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从宏观知微观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结合下图A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A B
②H2SO4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微观变化过程如上图B所示,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CuCl2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从反应的微观实质可以推测,CuSO4溶液可以和某溶液反应同时产生两种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两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的场景。图1炼铁
图2炼铜
①图1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Fe2O3转化为铁单质。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图1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使木炭充分燃烧。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
③图2中,古人将铁片放入富含硫酸铜的小溪中,获取铜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 , 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填序号)。A.滤渣中一定没有Fe
B.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D.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 一定没有AgNO3
23. 某同学利用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之间的下列反应,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哪些反应:A.HCl+Ba(OH)2 B.HCl+Na2CO3 C.BaCl2+Na2CO3
(1)、在实验A中,确定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最好借助的指示剂是;(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在实验C中证明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4)、将上述三个反应完成后所得到的物质混合在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得到无色澄清的废液。综合分析有关反应和实验现象推断,所得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5)、关于(4)中废液的用途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A、利用废液制备氯化钠溶液: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制备氯化钠 B、检验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向其中加入过量废液检验其中是否有碳酸钠 C、检验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完全变质:把固体溶解后,向其中加入过量该废液,观察现象三、推断题
-
24. 如图表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 →” 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请回答:(1)、C的化学式 , G可能是。(2)、写出E的一种用途。(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② , 反应的类型属于。
四、实验题
-
25. 资料信息:超氧化钾(KO2)固体与HCl、H2O、CO2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有O2产生,宇宙飞船中可用KO2固体与人呼出的CO2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为了验证CO2与KO2固体能反应产生氧气,某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浓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O2 , 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作CO2发生装置。(2)、已知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有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3)、据资料知,水与水蒸气也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于是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若要确认是CO2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4)、为了除去O2中可能剩余的CO2 , F中可盛放过量溶液。
五、科学探究题
-
26.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同学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是一瓶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海天同学的猜想是Na2SO3溶液;刘浩同学的猜想是Na2SO4溶液;你的猜想是(写一种)。
(查阅资料)
Ⅰ.白色沉淀BaSO3不溶于水,但要溶于稀盐酸。
Ⅱ.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BaSO3氧化成BaSO4。
Ⅲ.Na2S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SO2 , S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进行实验)
Ⅰ.海天同学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成立,而刘浩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
Ⅱ.刘浩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加过量稀硝酸,现象为 , 刘浩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成立。
Ⅲ.卓玛同学对刘浩同学的猜想又提出了质疑,她认为加BaCl2和稀硝酸,Na2SO3也会产生沉淀,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
无
步骤2
向步骤1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此溶液不是Na2SO4
步骤3
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写出卓玛同学实验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 。
六、计算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