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9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9-04-19 类型:水平会考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禄(gān)     央(měi)     快不乐(yàng)    殒身不(xùn) B、懂(měng)    郁(yī)      沸反天(yíng)    叱风云(chà) C、(tián)    付(xīn)     模两可(léng)    命途多(chuǎn) D、(jiè)     发(jī)      羽扇巾(guān)    畏不前(xǐ)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拿政府的科技经费来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B、学校这次面向全国的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各级学校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C、“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D、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故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⑥②①④⑤③ B、⑤②①③④⑥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⑤②①④③

二、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诗人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究竟是“敲”字还是“推”字合于情意呢?假如诗人已经有了要表达的情意,那么两字中哪个字合于情意,当下就可决定,用不着反复推求。问题是诗人对所要表达的情意不明确,所以决定不了。就这首诗来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1)、下列各项不符合朱光潜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用“推”还是用“敲”,不只是文字上的区别,也是意境上的区别。 B、文字上的“推敲”是表象,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是实质。 C、“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用“敲”字与上句“鸟宿池边树”更和谐。 D、用“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用“敲”仿佛是诗中的“僧”乘月夜访友而归。
    (2)、下列各项中,符合周振甫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贾岛作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种创作态度值得肯定。 B、韩愈认为“敲”才跟题目《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居”相应,所以“敲”字好。 C、王夫之从“即景会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意韩愈的观点,认为“敲”字好。 D、就这首诗看,诗中的“僧”就是作者自己,敲的是李凝幽居的门。
    (3)、下列各项中,对朱光潜、周振甫文章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朱光潜认为贾岛对他要表现的意境是明确的,但他在“推”“敲”的选择上盲从韩愈;周振甫认为贾岛在“推”“敲”两字上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对要表达的诗情诗境也不甚明了。 B、朱光潜认为用“推”用“敲”各有胜境,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周振甫看法与朱光潜基本相同,只是着重分析了“敲”字的好处。 C、朱光潜认为用“推”显得鲁莽,用“敲”显得拘礼,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周振甫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敲”字好。 D、从朱光潜、周振甫文转述“推敲”典故的措辞和下文论述看,朱光潜用“怀疑”二字对韩愈有所讥讽,周振甫用“认为”二字对韩愈表示有所推崇。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墓地

    冯骥才

        ①死亡并非凄惨,并非一片空茫。死亡也是诗,是生命化入永恒的延续,这是使我每逢到国外,路经一处墓地,必要进去流连一番的缘故。它与中国坟地不同,毫无凄凉萧瑟之感,甚至像公园,但不是活人游乐而是死人安息的地方,处处树木幽深,花草葳蕤,一座座坟墓都是优美的石雕,有的称得上艺术杰作。在德国我见过一座墓,墓石两边浮雕一双巨大的耳朵。死者长眠地下,还要倾听世间的万籁,这才叫不甘寂寞。这一双石耳线条浑厚而洗练,和胖墩墩墓石协调为一个浑厚的整体。墓碑上刻着一行字:“我带不走的只有爱。”

        ②看来这雕刻家像死者的朋友一样了解他。

        ③漫步墓地间,浏览在那些树影深处、花草丛中各式各样的坟墓,真比在安特卫普的雕塑公园享受更多也感受更多。因为这里永远沉睡着无数连梦也没有、绝对安宁的灵魂。他们曾经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人。此时,每一个墓穴里安葬着一个故事。小说家的故事是虚构的,他们的故事却是真实的。他们的容貌、个性、过失、业绩、命运以及真切的内心无从得知,只有任你去猜,一大片人生的想象构成墓地无限的空白。仅有的提示,便是墓碑上的铭言。我最喜欢伫立在这些陌生人的墓前,默然读着这些碑文。墓碑上很少“树碑立传”和“歌功颂德”,大多只有生卒年月,还有一句或几句话,大多是死者留下的遗言,或是他的亲友对其最后的馈赠。有几个碑文至今依然记得:

        “所有的事我都快乐,包括这一次。”

        “我是个酒鬼,现在才真醉了。”

        “忘掉这个人的过失,记着他的好处。”

        “你不认识我,我从未成功过;我的朋友都牢记我,凡事我都认真地做过。”

        ④常常见到墓碑前斜放着一枝鲜艳的玫瑰,或是一大束死者生前喜欢的花。那是饶有诗意的想念。

        ⑤在英国一处墓地,深秋天气,我见到一个老年妇女在地上拾落叶。她把精心选择到的最美最红的叶子一片片轻轻放在一座坟墓碑上的石板上。她做得好虔诚,又好像在享受着什么。我在公墓绕一圈回来,她不见了,只有墓穴上盖一大片秋叶。太阳静静晒着,好像愈晒愈红……

        ⑥欧洲宗教说死者要进天堂,中国佛教说死者要进地狱。进天堂快活而安详,因此西方的葬礼没有闹丧。幻想的形象是天使,不是阎罗小鬼牛头马面;祭奠用鲜花而不用瘳人的纸花。西方宗教思想讲出世,中国的儒家讲入世之道,对死的想象紧紧联系着生存现实,每到祭日便要烧纸钱纸衣纸车纸马,如今还烧纸电视纸洗衣机。中国人重实际,这也是中西文化传统的区别。

        ⑦夏威夷的一片墓地给我留下的印象独特。在山顶一片平荡荡的绿茵地上,放着上千块距离相等的方石板,大约一本杂志大小,这是小小石棺,是埋葬骨灰用的。据说凡是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都可以埋葬在这里,石板上只有号码,埋葬好,就按号码把死者名字刻在前方一堵青色的墙上。这地方风景极美丽,无时无刻没有潮湿的海风轻轻吹拂,清爽而透亮。石棺是统一规格的,不论死者身份,不分大小粗细,完全相等。我忽然想起雨果在巴尔扎克墓前的一句话:“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⑧当然,凡是对死的寄语,都是对生存世界的追求。

    (1)、分析文章开头“死亡并非凄惨,并非一片空茫”这句话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至今依然记得”那几个碑文?
    (3)、赏析文章第⑤段。
    (4)、第⑥段插入关于东、西方对待死亡态度的议论,有什么用意?

三、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四、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本词刻画了孙权怎样的形象?
    (2)、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句子默写

  •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舞幽壑之潜蛟,
    (2)、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3)、三径就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5)、群山万壑赴荆门,。(杜甫《咏怀古迹》)
    (6)、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
    (8)、《诗经·氓》中,用桑叶作比兴,写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的句子是“。”

六、语言表达

  • 9.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现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 , 也要捍卫主权。

    ②中国和越南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横生枝节 , 不要试图破坏这个局面。

    ③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 , 急谋斗升之水一样。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怜爱。

    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⑥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 , 无处寻觅,令人唏嘘不已。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⑥ D、④⑤⑥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智能移动的电子产品渐渐充斥我们的生活。“低头族”“手机控”数不胜数。正是这些电子产品成为人类情感沟通的屏障,成为扼杀情感的杀手。

    请就此现象写一段公益广告词。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不超过4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

    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