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5-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历史课上,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并说出定都此地的王朝是(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 2. 宋神宗曾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应该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窦娥冤》 D、《梦溪笔谈》
  • 3. 隋的创制是围绕着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重建而展开的,下列无法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创建帝国中央政府的三省六部制 B、创建帝国的文官考试制度──科举制 C、创建帝国的控制体系──开凿大运河 D、开创皇帝乘龙舟出巡地方的先例
  • 4.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 5. 无论是“贞观之治”、“贞观遗风”还是“开元盛世”,之所以被称之为盛世局面,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B、当时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劳动人民持续的辛勤劳动 D、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 6. 佛经的翻译和佛教宗派的繁荣,标志着唐朝是佛教传入中土后蓬蓬勃勃的高潮时期。为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唐高祖 B、阿倍仲麻吕 C、玄奘 D、鉴真
  • 7. 下列最能体现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具有的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的是(    )

    A、饮茶习俗在唐朝时期风靡全国 B、唐玄宗编排了《霓裳羽衣舞》 C、修订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 D、唐朝完善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 8. “夷狄亦人尔,其情与中华不殊……盖德泽洽,则四海可使如一家;……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此话最有可能出于(    )

    A、唐太宗 B、隋炀帝 C、宋太祖 D、辽太祖
  • 9.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如图中的(    )

    A、 B、 C、 D、
  • 10.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 11. 《元和郡县图志》记长江与南北运河的通舟盛况说:“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潜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 ,后世实受其利焉。”文中没有提及的是(    )

    A、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通的发展 B、当时老百姓承担了沉重的劳役 C、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 D、大运河为后代作出了巨大贡献
  • 12.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适指(    )

    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 13. 影响下表《自汉迄明南北户数增减简表》(节选)中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北(万)

       南(万)

      比率(北:南)

    西汉元始二年(据《汉书•地理志》)

        965

        111

          9:1

    晋太康元年(据《晋书•地理》)

        149

         65

          7:3

    唐天宝元年(据《新唐书•地理志》)

        493

        257

        6.5:3.5

    宋元丰三年(文献通考毕仲衍中书备对)

        459

        830

        3.5:6.5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重心变化
  • 14. 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是(    )

    A、士人 B、农民 C、工匠 D、商人
  • 15.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货币,它可能是(    )

    A、 B、 C、 D、
  • 16.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事皆朝廷总之。”材料反映相关的史实是(    )

    A、建立中央集权制 B、设立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制度 D、建立军机处
  • 17.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君主权力的强化 B、社会的文明进步 C、生活习惯的变化 D、封建制度的完善
  • 18. 明清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四书五经 B、唐诗 C、宋词 D、小说
  • 19.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设立军机处 B、实行八股取士 C、制造文字狱  D、设置厂卫机构
  • 20. 1757年,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指导1759年,清军才将这次叛乱镇压下去。清朝时期的回部属于(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 21. 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 22.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 23.

    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度过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边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    )

    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 24.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林则徐
  • 25. 清宫大戏《甄嬛传》红遍全国。通过许多虚构的情节,电视剧将视皇权为一切之上的雍正帝演绎得栩栩如生。翻看历史,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形象的真实历史是(    )

    A、设锦衣卫 B、废丞相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军机处
  • 26. 据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长城沿线“守备日固,田野日辟……边民始知有生之乐”;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种种俱全”,长城增修加固后,长城沿线地区(    )

    A、汉族文明高度发展 B、农耕经济不断繁荣 C、边疆守备日渐废弛 D、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 27. 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

    A、阿房宫 B、未央宫 C、紫禁城 D、大明宫
  • 28. 明朝时期,收集了1892种药物,11096则药方的“医学巨典”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 29. 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猴年,“齐天大圣美猴王”的文学形象应出自(    )

    A、罗贯中《三国演义》 B、吴承恩《西游记》 C、施耐庵《水浒传》 D、曹雪芹《红楼梦》
  • 30. 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个主题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二、材料题

  • 3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指什么?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明、商业发展、海外贸易三方面举例说明宋朝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 32.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对外开放到闭关自守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华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他(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值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常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敷,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杨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其被停航的原因》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凯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列举材料一中“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华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分析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三、小论文题

  • 33. 南社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东莞市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南社谢氏始祖于南宋为避战乱,只身逃难到南社,经过几百年的生息繁衍……明清以来有十余人中进士、举人,三十多名秀才。南社村谢姓兴旺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后,曾称其为“古代进士村”。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村委会

    《珠三角明清古村落的典范──南社村》,《小城镇建设》2006年09期

    (1)、南社村获得“古代进士村”称号的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所学的知识,以“教育与地方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一谈你对此的看法。(要求:标题自拟,文字通顺,言之有理,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