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16-2017学年高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4-15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    B、钢铁生锈    C、石油分馏    D、粮食酿酒
  •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氟化氢的电子式: H+[F····]     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
  • 3. 14C 常用于测定年代,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12C 多两个质子    B、12C 化学性质相似 C、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 4.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
    A、酸性:H2SO4 >H2CO3    B、沸点:CBr4>CCl4 C、碱性:Al(OH)3 >NaOH    D、热稳定性:HF>HCl
  • 5. 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
    A、2-乙基丁烷    B、3,3-二甲基丁烷 C、2-甲基-1,3-丁二烯    D、2,2-二甲基-3-戊炔
  • 6. 下列变化需要克服共价键的是(   )
    A、干冰的升华    B、硅的熔化    C、氯化钾的溶解    D、汞的气化
  • 7.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过量的乙酸    B、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 C、反应采用水浴加热    D、用氢氧化钠溶液提纯乙酸丁酯
  • 8. 下列生成 CO2 的化学反应中,能用 2H+ + CO32- → H2O + CO2↑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稀盐酸与碳酸钙    B、稀硫酸与碳酸氢钠 C、稀醋酸与碳酸钠    D、稀硝酸与碳酸钾
  • 9. 下图是工业合成氨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像,在 t1 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到 t2 时重新达到平衡,判断 t1 时刻可能改变条件是(   )

    A、使用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提高 N2 浓度
  • 10. 室温下,由水电离出的 c(H+) = 10-11mol/L 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Fe3+    B、CH3COO-    C、HCO3-    D、NO3-
  • 11. 已知:KClO3 + 6HCl(浓)→ KCl + 3Cl2 + 3H2O,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   )
    A、5:1    B、1:5    C、6:1    D、1:6
  • 12. 电解 CuCl2 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 电极的质量不变 B、b 电极是该装置的正极 C、a 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由 b 电极经溶液流向 a 电极
  • 13. 下列关于某无色溶液中离子检验的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检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

    产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 SO42-

    B

    加入氯水与四氯化碳

    有机层呈紫色

    一定有 I-

    C

    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一定有 CO32-

    D

    加入硝酸银

    产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 Cl-

    A、A    B、B    C、C    D、D
  • 14. 海带提碘实验中,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 B、 C、 D、
  • 15. 向 0.1 mol/L 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下列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的 pH 逐渐增大    B、溶液中的 c(OH)逐渐减小 C、醋酸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减小
  • 16. 室温下,H2 + Cl2 2HCl 生成 0.1 mol 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 0.1NA个共价键 B、消耗反应物总体积 2.24L C、转移了 2NA个电子 D、产物溶于水后,溶液 pH=1
  • 17. 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石墨)+O2(g) → CO2(g)+393.51kJ; C(金刚石)+O2(g) → CO2(g)+395.41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热 C、金刚石燃烧产物更稳定    D、等质量时,石墨所含能量高
  • 18. 下列关于有机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苯中的甲苯,可使用酸性 KMnO4 和 NaOH,然后分液 B、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 NaOH 溶液,然后分液 C、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 D、实验室制备乙烯时,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溴水褪色,证明有乙烯生成
  • 19. 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O 与 NaOH 溶液混合,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lO-) = c(OH-)    B、c(ClO-) + c(OH) = c(Na+) C、c(OH-) = c(HClO) + c(H+)    D、2c(ClO-) + 2c(HClO) = c(Na+)
  • 20. 将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 NO2 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3.36 L(标准状况),其中 NO 的体积为(标准状况)(   )
    A、0.56 L    B、1.344 L    C、2.016 L    D、2.8 L

二、填空题

  • 21. Na2S 常用作皮革脱毛剂,工业上用反应 Na2SO4 +2C 850:1000  Na2S+2CO2↑ 进行制取。

    完成下列填空:

    (1)、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上述反应中涉及的各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写出硫化钠的电子式:
    (2)、用上述反应中涉及的元素,写出一个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写出一个能比较S和O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事实。
    (4)、在2L的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2小时内共生成78g硫化钠,则这段时间内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h) 。
    (5)、将硫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铝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同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 22. 高温下炼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s) + 3CO(g) ƒ 2Fe(s) + 3CO2(g) - Q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当混合气体的(填物理量名称)不变时,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
    (2)、写出一种能提高上述反应中氧化铁转化率的措施。取一定量铝热剂,在高温下进行铝热反应:2Al + Fe2O3 __  2Fe + Al2O3
    (3)、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若反应中有1.5mol电子转移,可得到铁g。
    (4)、将铝热剂直接加到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请写出该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5)、若将铝热反应后所得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并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据此能否确认固体中已不含氧化铁?说明理由。

三、实验题

  • 23. 氯酸钾是常见的氧化剂,用于制造火药、烟火,工业上用石灰乳氯化法制备氯酸钾的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氯化过程主要发生反应6Ca(OH)2 + 6Cl2 Δ  5CaCl2+Ca(ClO)2+6H2O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生产氯气的方法是
    (2)、氯化过程需要控制较高温度,其目的有:

    ; ②减少 Cl2 与 Ca(OH)2 之间的副反应。

    (3)、向热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钾,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有大量氯酸钾晶体析出,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到的氯酸钾晶体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氯化钾,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
    (4)、为测定所得晶体中氯酸钾的纯度,将 a g 样品与 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c

    d

    e

    e

    ①进行加热操作时,应将固体置于(填仪器名称)中。

    ②该实验不必进行第五次加热的原因是

    ③若某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98%,写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

四、推断题

  • 24. 某功能高分子 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①所需试剂与条件是;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③中B是否已完全转化为C。
    (4)、任写一种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i.属于酯类化合物 ii.分子中含有一个六元环
    (5)、写出由 1,3-丁二烯为原料制备 2-溴-1,4-丁二醇合成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