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卷更新日期:2019-04-15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先表现为( )A、工人失业 B、贸易竞争 C、市场萧条 D、金融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以下举措属于该阶段的是( )A、《农业调整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联邦紧急救济法》3. 二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是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协调有关省厅准备文件、然后起草报告的过程。这一状况反映出( )A、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经济企划厅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 C、企业经济计划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志 D、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得益于政策环境4. 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A、调节工业生产 B、稳定金融秩序 C、减少耕种面积 D、维护社会稳定5. 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B、成立农业调整署 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D、推行“以工代赈”6.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最早发生在(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7. 有学者这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尽管私人企业仍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主要支柱,国有企业却在不断增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就是最好的例子,意义更为重大的也许就是: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提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政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制度 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克服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8. 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The Triumph Of The New Economy)”的文章,描绘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里所说的“新经济”( )A、是里根总统任期内的经济现象 B、解决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C、以知识经济的崛起为主要背景 D、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持久繁荣9. 美国历史上的某部法案,“其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从而限制了垄断,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扩大就业面。”下列叙述与这部法案有关的( )A、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10. 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李维诺夫就涉及两国经济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做法( )A、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 B、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 C、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 D、为美苏结盟奠定基础11. 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 )A、社会大众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 B、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 C、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 D、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12. 面对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认为,我们决不开动印刷机印制货币和债券,决不采纳顽固的破产主义者的意见,要通过严格减少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美国政府( )A、奉行凯恩斯主义 B、有限干预经济 C、完全地自由放任 D、有效缓解危机13. 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枓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煤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 )A、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 B、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C、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14. “在美国,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软件销售业的出现,离不开联邦政府投资建立的、受益于研究开发体系的研究和人事架构……发展了一种典型的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团体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新观点、新产品不断涌现。”材料主要说明了美国( )A、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C、二战后第三产业兴起 D、“新经济”模式开始出现15. 1930年召开的旨在解决关税混战的会议,由于美国《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的出台而失败,与会的27个国家中,只有7个国家(英国、比利时、瑞士和4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不提高关税的协定上签了字。这说明( )A、西方传统贸易政策受到冲击 B、关税保护是应对危机的良方 C、美国成为这场贸易战的后台 D、西方国家废止自由贸易政策16. 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 )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 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 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17. 1932年,一位观察家报道:“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仲展到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果实,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 C、各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18. 读下图(注:图中每组柱状图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从中可以看出( )
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
A、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 B、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 C、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19.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经济大危机:过剩与秩序,过剩与价格,信用与保障,温饱、就业与保障。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应最恰当的是( )A、农业危机工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 B、工业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 C、民生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 D、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工业危机20. 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在短短的一年中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这得益于他( )①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②以“炉边谈话”的形式解释新政
③迂回前进又敢于突破的作风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助推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 尽管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罗斯福个人及其内外政策褒贬不一,但他们均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该说法的依据是(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了破坏 C、新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D、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22. 美国电影的繁荣时期分别是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和2000年。这些年份都是美国经济下行的时候,其中许多知名的电影公司都是在那段期间建立起来的,例如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华纳兄弟、米高梅等。关于1929年电影繁荣的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 B、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 C、体现美国人民淡定应对危机的心态 D、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23. 下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狂奔的“熊”象征着股市损失惨重 ②成片倒塌的楼房说明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③漫画中的人象征着失业现象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②24. 1998年,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了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下列属于克林顿政府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A、适当减税 B、裁减政府雇员 C、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D、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25. 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号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26.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27. 1933年,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组织了反对所谓的苏联“倾销产品”、“强迫劳动”和实行“宗教虐待”等罪名的运动,指责苏联按低价和倾销价格出售商品。这表明( )A、国际市场争夺日趋激烈 B、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C、两种社会制度空前对立 D、苏联趁机主导世界市场28. 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29.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30.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衡量国民福祉的标准:保障国民的经济权利和经济安全。一战救济难题曾令美国蒙羞。“福利国家”的重负可能会压垮美国,这种恐惧感导致了1917年《战争风险法》的失败,财政支出被整整压缩了九成,从400亿直线下降到40亿。美国一战时470万军人的经济安全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正是大萧条后1933年华盛顿广场复转军人遭到武力镇压悲剧的缘由。二战难题再造美国复转军人福利体系。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必须保障复转军人的经济权利,尤其是在面临1575万军人退役大潮之际,1944年《复转军人调整法》就是危急时刻的共识立法。……作为新政时代的收官之作,1944年《复转军人调整法》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包容性、最全面的福利方案,这是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又一次深度渗透。政府为美国复转军人提供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就业、失业救济、住房、创业、置地等项目在内的全面支持,不仅成功帮助千万年轻复转军人实现了自力更生,还刺激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堪称美国社会立法、社会政策的里程碑。
——摘自格伦·阿特休勒、司徒·布鲁明《复转军人调整法:一项复转军人新政》
材料二: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摘自新华社2018年4月16日电《国务院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美国《复转军人调整法》出台的背景及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增设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时代意义。32. 20世纪30年代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尤其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其中,小麦在1927—1931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7.1%,羊毛从1928年的每磅37便士下降至1931年的每磅14.7便士。1931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1927—1929年增长了17%,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在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
材料二 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英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农业研究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育推广到地方层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刘倩《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英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政策因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为摆脱农业困境采取的措施,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影响o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50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 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历史条件。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
1950年
l973年
农业
7.3
3.6
制造业
38.7
34.1
公用事业
8.6
7.6
服务业
45.4
54.7
总国民收入
100.0
100.0
资料来源: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转引自: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材料三 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伴随着1974—1975年的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3—1979年,美国的平均产出增长率仅为2.12%,远低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资本投入的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每年下降0. 05%。……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进行改革和调整。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说明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35.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达到41.6%。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2)、根据材料二反映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