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11-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选出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荻dí港 获huò得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B、溃kuì退 纤xiān维 芜wú湖 要塞sè C、堵塞sè 泄xiè气 塞sāi子 负隅yú顽抗 D、切qiē磋 迫切qiè 当dàng真 锐不可当dāng
-
2.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 B、馈退(kuì馈败) C、歼灭(jiān消灭)
-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堵塞 堕毁 失声痛哭 灯火辉煌 B、耗资 水域 兴高采烈 众所周知 C、讫今 覆灭 报名应征 陷入混乱 D、舆论 故障 燃烧外世 国情咨文
-
4.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是 (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
5. 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
6. 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 击败 夺回 占据 控制 B、歼灭 击败 占据 控制 切断 C、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D、消灭 击溃 控制 占据 控制 -
7. 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拒绝和平 控制要塞 纷纷溃退 渡过南岸 B、清楚得很 踢一脚 说下去 爽快极了 C、英勇善战 冲破敌阵 热起来 在九江 D、横渡长江 广大官兵 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
-
8.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② 至发电时止 , 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③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④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A、“24小时内即已”强调时间之短,我军进军之神速。 B、“至发电时止”表明了确切的时间概念,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 C、“较为顽强”说明敌军拼命死守,负隅顽抗。 D、“百万”是实指,“横渡”指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由江北打到江南。 -
9. 选出填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____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______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
A、( ),、,、、、、,。 B、“ ”,、,、、、、,。 C、( )。、,、、、、,。 D、“ ”,,,,,,,,。 -
10.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A、正题 引题 副题 导语 主体 B、时间 地点 导语 主体 标题 C、标题 导语 主题 背景 结语 D、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
12. 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
13.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
14. 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
15. 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
16.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
17. 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这些内容说明了 ,。
-
18. 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 新闻人物是 , 其中“百万”说明了 , “横渡”写出了
-
19.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 意味。
-
20.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文字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
2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9)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不超过三十个字)
-
22. 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分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段落:(1)(2)(3)(4)(5)(6)(7)(8) (9) (10)(11)(12)(13)(14)(15)(16)(17)
-
23.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句中“此种情况“是指。
二、阅读
-
2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3)、“……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
25.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练习题。
学生免费音乐会开场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2001年学生免费音乐会首场演出,拉开了“普及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活动的帷幕。这次活动在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北京交响乐团主动承担了学生免费音乐会的演奏义务,自4月起,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下午定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免费音乐会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尽管音乐厅准备了700张票供学生凭学生证领取,但这仍然满足不了充满激情的学生们的要求。演出的另外800张票,由北京市教委按学校系统有组织地发放。
(1)、这段新闻的导语是第 段,主体部分是 段。(2)、这段新闻的时间是 ,地点是 , 事件是 。(3)、这篇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意义是 。(4)、这篇新闻仅有二百字左右,前一天的事件第二天见报,合乎新闻的 性、 、性、 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