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4-1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这种现象( )A、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B、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 C、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 D、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2. 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即宋人杨冠卿所称“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的称提之术。该措施意在( )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 B、规避战时金融风险 C、保障纸币正常流通 D、增强社会重商意识3. 下面两图是对山东107个县在16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据此可知儒家文化( )
山东107县的孔庙量分布 山东107县的农民起义次数分布
A、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强扶弱之风 B、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大 C、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D、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4.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 )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 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 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5.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说明(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 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6. 20世纪初,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当时倍受关注。这从侧面反映了( )A、实业救国渐成风尚 B、维新变法影响较小 C、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 D、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7. 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 B、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C、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D、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8.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1949—1978年 B、1966—1976年 C、1978—2012年 D、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9. 意大利学者彼得罗·彭梵德指出:“尽管‘民族’这个词有着极广泛的含义(包括王国、城邦及最野蛮的部落),然而那些民族均为围绕地中海盆地的文明民族。当时在这些‘万民’之间,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频繁的交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习惯和制度。”由此可知( )A、万民法造就了罗马帝国统治 B、罗马法的发展存在客观基础 C、罗马扩张是区域文明的诉求 D、万民法弥合了古老民族差异1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1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12. 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这说明( )A、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 B、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 C、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 D、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任何一部宪法都是一个内在矛盾的体系,而宪政的意义就在于将诸多矛盾统一起来,并通过宪法解释、宪法诉讼等措施,在宪政体制内遮蔽或化解。
——翟志勇《八二宪法的生成与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史实(至少两例),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述通顺)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据记载先秦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兴起。从丝绸遗址分布看,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业出现比较早。由于历史等方面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纺织工具不断革新,在魏晋南北朝,丝织物品已经达到20多种。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到宋朝,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丝绸专业市镇,丝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商品,丝绸贸易成为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朱新予《中国丝绸史》
材料二:17—18世纪,大量中国的丝绸运往欧洲,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图案,给他们带来了关于中华帝国的形象化的联想。加上入华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经商商人的渲染,一股对中国丝绸的狂热爱好便席卷欧洲,从而形成了“中国风”。在18世纪因法国路易十五的提倡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并迅速传播。“中国风”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都尔等城市是这类丝绸织物的生产重镇。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业兴起与发展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流行“中国风”的背景和影响。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越南战争本来是一场普通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统一的国内战争,但它却是在美苏两极格局和核大战阴影的笼罩下。战后,由于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美苏双方的注意力都逐渐转向第三世界。它们在越南的战略目标,更多地服从于各自的整体利益和全球战略。美国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它不愿丢失越南,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其目标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一开始是为了“制止共产主义侵略”和“击败革命”,1968年以后则是“体面的撤退”,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在战争后期,美国社会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凸显,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
——摘编自张岷、黎章春《略论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造成的影响。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为适应这种需要,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阐述其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至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在《国富论》中,他指定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域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摘编自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