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珙县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4-0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
B、贮存氧气
C、过滤
D、吹灭酒精灯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4.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O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C、MnO2加快了反应速率 D、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1价5. 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6.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A、A B、B C、C D、D7. 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O2 B、CO C、H2S D、SO38.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9. 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10.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变化比为9:4 D、物质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填空题
-
1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的符号。
(2)、稀有气体氦的化学式。(3)、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12. 化学基础与常识(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A、电缆 B、电热壶 C、金属丝 D、金属乐器(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离子)。则“○”与“
”反应生成了(填物质名称)。
(3)、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简答题
-
13.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相关问题:(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
表示图中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序号),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下图①、②、④三处元素中,与③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填序号)。
(2)、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下同),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③在该反应中,(填化学式)具有氧化性。
14. “水循环”、“氧循环”和 “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 题:(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的运动引起的;(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实验题
-
15. 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下图所示玻璃仪器,回答问题。(1)、可用作热源的是(填序号),若往仪器E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填“平”“立”或“斜”)放。(2)、若用仪器A和D稀释浓硫酸,则D的作用是 , 若用仪器A和D进行过滤操作,还必须用到上述的一种仪器是(填名称)。(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
五、科学探究题
-
16.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 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填名称)。
猜想三成立
(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六、计算题
-
17. 家里厨房中使用的食用碱(主要成分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3)、计算: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至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