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11-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训练

  • 1. 给下列字注音。

        湍     涧     曦

            啸          溯     漱

         襄     奔     属

  • 2. 填空。

    a《三峡》选自《》,三峡是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b《三峡》的作者是 , 字(朝代)学家。

  • 3. 默写

    a《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b故渔者歌曰:“。”

  • 4. 区别下列加线字的古义和今义。

    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 5. 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原因是什么。

  • 6. 请结合课文《三峡》,说说作者抓住三峡夏季和秋季的哪些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 7. 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的诗句,让人感觉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 8. 文中写景动静结合、张弛相间,可称妙笔生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 9. 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 10.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郦道元的《三峡》中都引用了猿猴的叫声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简析二者感情色彩是否相同?

  • 11.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 12. 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蔽日(隐瞒) B、多趣味(确实) C、绝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消失)
  • 13.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湍绿潭                 可以调 B、清荣峻茂。多趣味         家富马,其子好骑 C、空谷传响,哀转久         夜久语声 , 如闻泣幽咽 D、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予作文以记之
  • 14. 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冬时,则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之:时态助词,相当于“的”,用于“春冬”和“时(时候)”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B、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C、盖简桃核修狭为之。者:……的(事物,这里指修长的桃核) D、飞漱间。其:代词,它,指山峰。
  • 15. 对下面的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回清倒影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B、良多趣味     实在是趣味无穷。 C、虽乘奔御风    即使是奔跑,驾着疾风。    D、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 16. 对《三峡》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水流速度之快。 C、选文的第四段描写了春季三峡的凄清悲凉。 D、文字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 17. 下列对文章《三峡》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清。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 18.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 19. 对课文《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二、课内阅读

  • 20.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略无       夏水

    不以      属凄异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水经注》是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山峡之水是描写对象,但作者为什么先从三峡的山的写起?

    (5)、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