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2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亚里士多德深入现实宇宙的整个范围和各个方面……当他把科学这样地分为一定概念的一系列理智范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同时也包含着最深刻的思辨的概念,没有人像他那样渊博而富于思辨。”材料的主旨是,亚里士多德(    )
    A、取得了多领域的成就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 C、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 D、多角度探究万物的本原
  • 2. 亚里士多德喜欢在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其主要原因是(    )
    A、个人生活潇洒惬意 B、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C、教学态度缺乏端正 D、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 3. 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之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和我国古代下列哪种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
    A、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B、制天命而用之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存天理,灭人欲
  • 4. 柏拉图学园的门上写着一行字:“不懂几何学者不许人内。”这说明(    )
    A、学园主要是研究数学的学校 B、柏拉图办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C、几何学在当时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D、柏拉图主张运用自然科学治国
  • 5.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  )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温和的民主派 D、激进的民主派
  • 6.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实质上是(    )
    A、为雅典奴隶主的民主政治作辩护 B、为贵族奴隶主的专政作辩护 C、奴隶制趋向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D、废除奴隶制要求的最初体现
  • 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是(    )
    A、君主 B、贵族 C、平民 D、哲学家王
  • 8. 晋国公布了成文法典——刑鼎后,孔子评论说:“贵贱不愆,所谓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的是(    )
    A、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B、春秋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 C、孔子思想中有保守的成分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
  •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公平,采取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举措。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原则中的(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启发式教学 D、温故而知新
  • 10.

    下图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书中的人物对话层层推进,给人以智慧的启发。下列议题最有可能成为他们讨论重点的是( )

    A、什么是正义 B、法治优于人治 C、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D、理想国中的居民分成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二、非选择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斯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

    亚里士多德

    教育思想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从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

    材料二: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书目得票统计数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们文化素养的期待。

    书名

    得票数

    史记

    19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代百年史

    8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建国方略、独秀文存、红楼梦

    6

    资治通鉴、孟子

    15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科学方法论、思维术

    7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

    5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期待的几个方面,并结合背景分析这些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4)、综上,你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怎样流传和发展的?
  • 13. 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方,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做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注: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理想国》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柏拉图的治国理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