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单元测试(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2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935年,美国专门为有艺术才能的艺术家制定了“联邦艺术计划”,使流落街头的艺术家可以继续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文学艺术界因此兴起了一股“写美国”和“画美国”的爱国主义热潮。由此可见,这一计划( )
    A、解决了棘手的就业问题 B、利于提振美国的精神士气 C、意在关心特殊群体的生活 D、旨在宣传美国的繁荣强盛
  • 2. 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
    A、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 3. 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 C、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 D、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 4. 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由此可见英国(    )

    福利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

    1951年

    20.74

    145.08

    1982年

    685.10

    3166.98

    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 B、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增强 C、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 D、高福利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 5.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 6. 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税收变化简表,表格信息反映了(    )

    美国对收入最高公民征收的所得税

    英国对资本收入者最高征税

    1981年

    1989年

    工党政府

    撒切尔夫人时期

    75%

    33%

    98%

    40%

    A、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英美已经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 C、知识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D、英美等国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7. 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减少国家的干预 D、增加政府税收
  • 8. 据统计,从1955年到196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法国是5.7%,联邦德国是5.1%,意大利是5.6%,英国是2.8%,日本达到了7.2%,同时期内,所有小国的平均增长率为4.4%。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建立了公平公正的贸易体制 B、世界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C、欧洲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D、世界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 9. 下图为美国1970—1979年经济结构示意图。导致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农业人口

    制造业人口

    服务业和信息业人口

    1970年

    5%

    30%

    15%

    1979年

    3%

    13%

    72%

    A、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D、“新经济”的出现
  • 10.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
    A、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11. 1980年,英国政府通过的《竞争法》规定:允许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展开竞争,同时取消了国有企业的垄断权。这一做法表明(    )
    A、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干预 B、私营企业发展开始合法化 C、社会经济秩序日益遭到破坏 D、市场自由的程度得到扩大
  • 12. 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l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    )
    A、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B、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C、国家失去了企业控制权 D、便于实现资本的社会化
  • 13. 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登月计划,增加了国家对科研的开发,使国家成为尖端科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这一政策的提出反映了(    )
    A、美国企图以高科技竞赛拖垮苏联 B、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主流地位 C、美国拓展疆土以此确立世界霸权 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14. 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 15.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    )
    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 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16.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但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由材料可见《全国工业复兴法》(    )
    A、代表了美国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否决是因为缺乏可操作性 C、使劳工的权利得到全面维护 D、倡导的理念实际上得到发扬
  • 17.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
    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 18. 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

    内容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 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 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 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
  • 19.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 20. 在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出现了—种社会思潮,企业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寻找“中间路线”。这种“中间路线”(    )
    A、其实质是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失败 B、企图通过通货紧缩解决经济危机 C、目是用政府权力替代市场机制 D、主张以扩大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

    苏联

    中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荚元贬值40%。

    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

    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

    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

    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

    上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