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8.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 2. 近十几年来,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生态系统中(  )
    A、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 B、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 C、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D、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 3.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各项活动中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在草原上大量捕杀狼,保护牛羊 C、大量围湖造田 D、大量捕杀麻雀,保护粮食
  • 4. 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A

    0

    90

    0

    0

    0

    30

    40

    B

    10

    350

    0

    0

    30

    0

    40

    C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D

    30

    200

    0

    0

    0

    0

    50

    A、A B、B C、C D、D
  • 5. 在食物链“草→羚羊→豹”中,若羚羊的数量有所增加,则(     )
    A、草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B、豹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C、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草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平衡 D、草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豹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 6.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定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的数量增加
  • 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C、生物的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D、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 8.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当雨量充沛时,兔子数量的变化是(     )
    A、先增加,后减少到一定数量 B、先减少,后增加到一定数量 C、一直增加到极限水平 D、数量变化很小 
  • 9. 生物与环境能组成统一的整体,是因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
    A、物质流 B、能量流 C、信息流 D、三者都普遍存在
  • 10. 在一个由草→鼠→狐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群的变化将与哪幅图相符(  )
    A、 B、 C、 D、
  • 11. 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量的变化情况为(    )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 12. 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毁林造田,其共同特点是(     )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 13. 为维持图所示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最适宜增加的是(    )

    A、水和无机盐 B、食肉动物 C、细菌和真菌 D、水生植物
  • 14. 蓬溪的红海周围生活着许多植物,还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和蛇类等动物活动,从探究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D、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 15. 某同学观察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不正确(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草、鼠、蛇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D、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

二、判断题

  • 16.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可以不停地,无限制地利用它。(判断对错)
  • 17. 过度放牧,牛、羊的数量反而会减少。(判断对错)
  • 18. 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不会影响其他其他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 19. 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可以把草场用网子罩起来.(判断对错)
  • 20. 某种生物的减少或灭绝,不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 21.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据图分析:

    (1)、写出与兔有关的一条食物链:;跟鼠有关系的食物链有条;
    (2)、如蛇的数量减少,短期内数量增加的生物有鼠和
    (3)、鼠和兔之间是关系,蛇和青蛙之间是关系。
    (4)、图中所示生物除外,都是消费者,生态系统除生物部分外还应有部分.
  • 22. 如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草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兔子是生态系统中的者。
    (2)、生态系统通过 , 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
    (3)、图中①是 , 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填“弱”或“强”)。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填“增多”或“减少”)
  • 23. 现有两个生态系统A和B,在A系统中有草、蝗虫、鹰、青蛙、蛇、食虫鸟等生物在B系统中有草、树、兔、鼠、蛇、孤、猫头鹰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
    (2)、在A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3)、在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你认为数量最多的应该是。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而间接后果是
    (4)、就组成成分而言,生态系统B是否已包括全部
    (5)、若B系统中的草被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且不易排出的有毒物质污染了,则可能体内的污染物将会最高。
    (6)、这两个生态系统,更容易被破坏。
  • 24. 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发生“水华”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腥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治理前

    的池塘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1天

    15天

    39天

    42天

    60天

    66天

    藻类(cm3/m 2)

    8

    8

    7.3

    3.27

    3.2

    3.9

    4.24

    无齿贝(个/m2)

    0

    1.5

    1.5

    1.75

    1.79

    1.79

    1.792

    水草(株/ m2)

    3

    3

    4.8

    15.3

    22.3

    14

    12.8

    草鱼(㎏/ m2)

    0

    0

    0

    0

    0.73

    0.97

    1.07

    (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 , 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 , 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关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
    (3)、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变/变简单/变复杂)。
  • 25. 图1表示某烟草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乙中包含a、b、c、d四种生物,纵坐标表示每种生物所含有的总能量(×106千焦),Ⅰ、Ⅱ分别表示生物进行的生理活动。请回答:

    (1)、Ⅰ表示的生理活动是
    (2)、成分丙是生态系统中的 , 此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 由此可以预见,此生态系统的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4)、物质循环总是离不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5)、有人发现烟草和某些昆虫之间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A种蛾幼虫的采食后,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物质,这种物质白天会吸引A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B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B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A种蛾幼虫与B种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此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能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