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从空间看,孔子所集的文化,主要集中于()A、西北 B、中原 C、江南 D、东北2. 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A、夏启 B、商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3. 下图是东魏墓葬出土的东罗马帝国发行的金币。以此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东魏时()A、东西方有官方交往 B、东西方有商旅往来 C、东正教已传入中国 D、佛教与基督教并立4. 作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机关,见证了宋元明初海上贸易繁荣的是()A、市舶司 B、宣政院 C、巡检司 D、江海关5. 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据此推测,郑和下西洋应在()A、13世纪下半期 B、14世纪上半期 C、15世纪上半期 D、16世纪下半期6. 因下列事件而导致宋朝迁都和重建的是()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变 D、绍兴和议7. 刚独立的美国就派遣“中国皇后号”来华,开启了两国的首次通商。此船应驶靠()A、大都 B、广州 C、上海 D、泉州8. 张学良在台参观某祠堂时曾赋诗“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他赞的是()A、张骞 B、岳飞 C、郑成功 D、林则徐9. 1803年,英国所使用的棉花中,来自本土的不到8%,其余的全部来自新世界。这里的“新世界”是指(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10.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写道:“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文中的“花旗邦”是指(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荷兰11. 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其中,“盲目批孔”的时代是()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2. 在经济史上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机器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13.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A、强化农奴制 B、保留沙皇专制 C、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 D、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14. 下图是“西方列强……占比变迁统计表”。标题中省略的是( )A、输华鸦片 B、军舰吨位 C、殖民地面积 D、工业生产总值15. 他虽有恺撒、亚历山大功业,却没有建立持久的政权,但他留下的遗产已成为整个法国乃至欧洲的组成部分。“他”是( )A、伏尔泰 B、拿破仑 C、俾斯麦 D、马克思16. 下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作的漫画《铁路游戏·利益各方》。画面反映的现象是瓜分中国与()A、开埠通商 B、设立租界 C、资本输出 D、门户开放17.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这里的“人”是指()A、新贵族 B、手工业者 C、工人阶级 D、城市平民18. 观察下图,与此场景有关的是签订()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二十一条” D、《九国公约》19. 1921年初,国内战争已结束,但农业生产形势不见好转,农民还在有意缩减生产。为改变这一局面,俄国( )A、实施斯托雷平改革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采取新经济政策 D、建立苏维埃政权20. 观察下面邮票,画面中的军人属于()A、北洋军 B、北伐军 C、湖北新军 D、工农红军
二、填空题
-
21. 思想与制度(1)、治国思想一般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对国家社会影响极大。请将下列人物与其治国思想一一对应。(2)、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实施统治的方式、方法的总和,彰显着不同时代国家的特征。请按照表格内的分类,将下列政权填入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三、材料分析题
-
22. 机器的影响
材料一 下图是19世纪下半叶日本创作的《纺纱机的发明者》,画面配文:“英国的阿克莱特多年努力地制造一种纺棉纱的机器,他的家庭因此一贫如洗。妻子看着他花光钱财没能成功,盛怒之下,打碎了一个模型,阿克莱特十分生气……这件事情之后,他成功地发明了机器,靠它赚了钱。”
——摘编自《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1828年印度一位贫穷寡妇回忆)我二十二就成了寡妇。我生了三个女儿……我开始用阿萨那和插卡(简单的手纺车)纺纱……织匠们到我家门口来买纺好的纱……我想要多少钱他们会马上给我。因此我一点也不担心吃穿……就这样我把三个女儿都嫁出去……现在有三年多了,我和婆婆又没米下锅了。不但织匠们不到家门口来买我的棉纱,就算我把纺好的纱拿到哈特(市场)去,出以前价格的四分之一他们都不买。我完全不懂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到处打听,听说织匠们现在用的是大量进口的英国棉纱……等我看到棉纱之后,发现确实比我的好。
——摘自帕特萨拉蒂:《历史问题》第429页
问题:
(1)、阿克莱特的机器问世于什么时期?促发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概述印度寡妇家生计的变化及其原因。(3)、怎样看待上述材料对英国棉纱(机)的反映?23. 世纪末年的忧虑19世纪末的中国该往何处去?1899年,国人给出了答案:
山东农民朱红灯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10月,赵三多等人喊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被清廷招安纳入民团(义和团)。
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向避居东京的梁启超提议联合组党革命。梁启超给康有为写信:“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今上贤明,举国共悉,将来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爱戴,亦可举为总统。”
甲午年弃官的末代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历经周折,于5月23日,正式开车纺纱。湖广总督张之洞派长孙张厚琨和两湖书院学生赴日留学,渐成传统,成就了黄兴和李四光等很多革命家和科学家。
问题: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请指出1899年中国所面临的形势。(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社会主要阶层应对时局的重大行动。(3)、你如何看待1899年国人的所作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