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测试(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20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2. 对下列柱状图反映出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B、俄国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C、俄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制度方面 D、俄国的落后推动了农奴制改革3. 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4.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A、不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B、败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C、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5.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6. 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生产关系的变革7. 沙皇政府推行地方自治改革: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这些机构( )A、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 B、贪污腐化,不利于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 C、保证了城市平民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 D、由政府任命产生8. “1859—1879年,注册棉纺企业的机器织机数量增长了46倍,而手工织机减少了23%。两种生产设备的比例为3.2:1。”这些数据表明( )
A、农奴制改革后,俄国机器生产得到推广 B、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手工纺织缺乏人员 C、棉纺织业是农奴制改革后的新兴行业 D、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9. 19世纪初,俄国生铁产量曾一度居世界首位,但到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已明显落后于西欧,主要原因是( )A、自由劳动力的缺乏 B、腐朽农奴制的阻碍 C、工业资金的匮乏 D、交通运输的落后10.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同西欧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A、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农奴制未废除 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二、非选择题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釆取的措施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过程中的作用。12. 为了学习西欧,跻身世界强国,彼得一世派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妆潜入西欧,进行切身体验,回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制度上,……为了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把全国到分为8个总督区,总督由他亲自任命,拥有地方行政和军事大权。在军事上,以西欧国家军队为模式,建立一支强大的正规军(陆、海军)。经济上,积极发展工商业,由政府拨款开设了许多官办的手工工场,并以优惠条件把一部分官办工场转为商营,以鼓励私人办企业,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办工场或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并给予贷款和免税等各种特权。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规定工场主可以买进整村农奴。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矿业、医学、教学等各种专门学校,建剧院、博物馆,办报刊,提倡著书立说和翻译西欧著作;筹办科学院,……改革一些旧的生活习俗和方式(剪胡须、着西装、用西餐等)——吴家振、毛尔俊《简明世界近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2)、试评价彼得一世及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其中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至1796年在位)。她上台处于俄国农奴制经济初步瓦解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维护农奴主利益,并且她将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在国家以农奴制为统治基础的时候,又明智地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称自己统治为“开明专制”(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实行“开明专制”,既是受欧洲宫廷的政治风气影响,也是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推动所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开工数目从1762年的984家增加到1796年的3161家。俄国的生铁产量从1760年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6万吨。
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打通了黑海口,完成了彼得大帝始终没有完成的心愿。侵占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周边领土,使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大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1)、根据材料回答,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措施中,为何既要强化农奴制又要发展资本主义?(2)、概括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对俄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