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20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
    A、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 B、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 C、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D、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 2.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 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 3. 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 D、清政府的强力推行
  • 4. 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这体现了(    )
    A、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 C、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 D、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
  • 5.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由此可知这场教育改革(    )
    A、实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目的 B、带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特点 C、近代自然科学教育不受重视 D、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 6. 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 7. 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维新派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英国人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容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B、变法过程过于急于求成 C、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D、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 8.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位。在变科举。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 B、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 C、变革政治制度 D、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 9. 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 10.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D、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二、非选择题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使节伊藤博文之间曾有过以下谈话:

    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李鸿章)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为此我深感遗憾。

    李: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对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伊藤:……根本的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

    (1)、中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有何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
  • 1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面两幅英、美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变法运动的目标是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这深刻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是爱国、进步的……变法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是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也是清王朝内部“帝党”向“后党”夺权的斗争。

    (1)、材料一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指出与此相关的美国和英国两国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曾经试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最终的结果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