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八校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大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2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诗经》有一类诗歌被人们称为“讽喻诗”,主要集中在《大雅》和《小雅》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表明《诗经》( )A、关注现实 B、辞藻华丽 C、客观真实 D、借古讽今2. 八柱国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利中枢,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八位柱国将军排序的记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周书》(唐代)
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文献通考》(宋代)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粥、独孤信、赵贵、于谨、候莫陈崇
《资治通鉴》(宋代)
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独孤信、赵贵、于谨、候莫陈崇
A、《周书》距离当时最近,可信度最高 B、文献记载不同,历史真实无从考证 C、八柱国人员组成基本上可以确定 D、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3. 南宋末年的许衡认为:发行纸币是“谢法无义”,因为“以数钱墨之资,得以易天下百处之货,印造概易,生生无穷,源源不竭”,有如“神仙指瓦砾为黄金之术”。该言论的依据是纸币()A、容易破损不宜保存 B、难以防止假币的盛行 C、易成为政府效财工具 D、造成纸张大量浪费4. 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5. 近代时,“外交一词来源于西方,在其传入中国后,因其主要是官方和精英所用术语,传播渠道不畅,故在很长时期内,使用而不流通,流通而不流行。直到19世纪90年代,“外交”才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和广泛流行的词语。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对外感响力日益增强 B、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C、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 D、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6. 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钢厂,也是远东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一年(1890年),生产钢铁制品即达8860吨,其中该厂自身用去3870吨,湖北枪炮厂用去300余吨,外售1000余吨。这反映了( )A、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的曙光 B、近代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洋务企业成功抵制了外资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7. 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 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8.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专门为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做出如下规定。这些规定( )A、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B、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 C、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 D、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9. 在古代雅典,僭夺城邦国家的唯一权方并无视任何先前存在的根本法而占有这一权力的人,被称为“僭主”,他们大多数是下层平民利益的代表,而且普遍卓有成就且政绩辉煌,但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僭主”的这一结局可以表明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已深入人心 B、注重维护城邦平民利益 C、民众失去了政治热情 D、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10. 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 B、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C、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D、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11. “(英国)光荣革命曾成功地将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手中扩散到一群人手中,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这只是现代政治转型的第一步,直到18世纪中叶,权力仍然掌握在百十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权力之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世纪的英国( )A、开展了工业革命 B、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C、进行了议会改革 D、完善了王位继承制12. 下表是1950年和1957年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关于出口贸易和国际储备所占世界份额的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解体 B、美国经济实力日益下降 C、西欧重建工作已经完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起,华北诸省发生了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旱灾,旱魅为虐,延续数年,山西受灾最严重,人口由峰值时期的1600万锐减到600万—800万。灾情过后,山西处于一个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较少、程度较轻的状况,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冀鲁豫三省又陷入人口膨胀、战火连绵、灾害频发的高潮期,冀鲁豫三省难民纷纷涌入与之邻近的山西省。大量青壮年涌入山西,他们辛勤劳动,使山西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
——摘编自张爱明《近代山西移民与乡村社会》
材料二 “一声枪响,大家蜂拥而去,有的骑马,有的赶着大车飞跑。当尘土消散,已有6万名拓荒者将自己的命运同这块土地连在一起了。”随着领土西扩,美国人不断向西迁移,形成西进运动的人口洪流,到1860年,西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9%。正是这群充满斗争精神的美利坚先民用劳动将西部广表的土地和资源结合起来,变成了美国经济崛起的不竭动力。一方面拓展了工业生产领域,为东部输送原料;另一方面又成为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形成国内贸易的良性循环,使新兴的美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完成了从国家独立到民族强盛的历史性飞跃。西进运动还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的牛仔精神、边酸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乐观开朗、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
——描编自周培奇《西进运动与美国经济(公元1800—190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山西人口剧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运动产生影响。(3)、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历史开始之初,便由国王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国王把土地分给贵族,并通过向贵族征收赋税来满足开支需要。如果国王滥用征税权,必然会损害贵族的利益。所以贵族为维护利益与国王展开了斗争,但并没有成功,于是他们确立了一个协商的平台,那就是一开始的“大会议”,再到后来的“模范议会”。新贵族、市民阶层出现之后,为争取权利,与国王、贵族中的一方进行结盟,以共同遇制第三方的独大,而结盟的方式就是加入议会。而后新出现的资产阶级也发现,通过议会协商解决才是最佳方式。工业革命发生后,工人阶级也通过议会这个平台来为自己争取权利,议会的阶级基础更加扩大。
——摘编自马林《英国议会的历史发展再分析》
围绕材料信息,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代的军队主要分禁军与厢军,全部由职业军人组威,不再从事其他职业。(军队)平居无事时,集中进行词练、校阅,一旦有事,则开找出战。从军当兵,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种职业。皇帝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辋有调兵遗将的指挥权和招慕、训练、管理的最高权力。
宋真宗时,马知节说“当今兵柄尽出下掌握,至于一命之士,皆由旨投”。家初,由于待卫亲军郝副指挥使与都虞候均不再除梭,待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遂分立,加上殿前司,合称“三”。三分掌禁军,厢军也隶属于侍卫马军司或待卫步军司,但是三只管训练,而不及其他。宋初,禁军约二十万,其中十万守京城,十万分駐各地,驻守京城的主要是殿前诸班,是属于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驻扎各地的主要是待卫马军或侍卫步军,两军的精锐不及殿前军。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7年初,美国与德国关系恶化并断交,推动美国国内高校反德情绪高涨。是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发起,包括全国200多所高等院校参与成立“校际信息局”,目的是“协助政府招募有志于从军的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并将他们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各施所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甚至致信战争局,表示“如果我校师生能提供什么服务,来给政府帮点忙,我们将感到荣幸之至”。美国于1917年4月参战后动员了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为战争服务。美国大学在战时为国效力的经历,使“大学百无一用的古老嘲讽再也站不住脚了,接受高等教育将回报以财富和权利,大学的影响力正在成倍地增加”。以伊利诺伊大学为例,该校在1916年在校生5000余人,到1926年已增至1.0103万人,这种学、府合作为二战乃至冷战时期大学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候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大学(1917—1919)》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高校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态度及其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时期美国高校的作为对一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三、非选择题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建忠是近代早期改良派中的代表之一他认为中国要富强,就不能讳言利,而应该学习并采用“西人以利为先”的精神和办法。有利的贸易平衡是富国最有效的手段,“求富之源,一以通商为准”“宜通商以收各国之利权”。在对外贸易中应学习西方设立贸易公司,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则中国“商民可富,饷源可充”。马建忠还认为洋务企业经营方式落后,企业亏损严重,且利用政治强制手段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洋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注重发挥商民在“兴商务”中的作用,增加经济效益。针对当时中国无论是发展对外贸易,还是振兴实业,都需要巨额经费和资本,而国内满足所需款项的情况,马建忠提出了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利用外资的大胆设想,认为只有“借洋债一法”,以“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
——摘编自石蕾《论马建忠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马建忠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建忠的经济思想主张并做简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