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________,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片段式、瞬间性地“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段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 ),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________。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________,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草根文化的滋养和丰富也________。“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通过片段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它通过片段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段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段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瑕瑜互见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不可或缺 B、鱼龙混杂 不容置疑 乐此不疲 不可或缺 C、鱼龙混杂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至关重要 D、瑕瑜互见 不容置疑 乐此不疲 至关重要(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 B、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C、但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 D、因为这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确实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品质
约翰·高尔斯华绥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的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店铺的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当然,我在后来才有这种想法。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时,羞怯地问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手艺。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
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谈了一件事,我忘不了那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你晓得吗,上一双在城里散步的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作声,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然后他说:“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
“对不起,它响了。”
“你是不是在靴子还经穿的时候把它弄湿了呢?”
“我想没有吧。”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
“把靴子送回来!”他说,“我想看一看。”
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靴子,我内心里涌起了一阵怜悯的感情;我完全可以想象到他埋头细看那双靴子时的历久不停的悲惨心情。
“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东西。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疼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唯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原本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了。再后来,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那几双靴子。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不在,先生”,他说,“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据沈长钺译本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与格斯拉的具体交往塑造了一个老手艺人的形象。 B、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中显示出格斯拉先生生意、生存状况的变化过程,但时间交代都不“具体”。 C、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的话语既显出他对格斯拉的否定与不屑,又显出他讨好、夸夸其谈的性格特点。 D、在本文中,对话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也是结构全篇的重要特色,有力地烘托并丰富了小说的主题。(2)、小说讲格斯拉的故事,全文却用第一人称描写,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章分析。(3)、有人说格斯拉是悲剧人物,也有人说格斯拉是英雄人物。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她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但林徽因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临人间的仙女,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飞扬的灵魂。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和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2)、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指什么?(3)、一个女子一生可以抵达的万千境界——貌美如花、才华横溢、高贵、庄严、自信、浪漫、贤惠、温柔……请结合本文和你的理解,以“读你”为题,勾画出林徽因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不少于100字。三、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有删减)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B、刑人如恐不胜(尽) C、窃为大王不取也(偷偷地) D、道芷阳间行(道路)(2)、下面哪幅图中的场景与节选部分内容无关( )A、 B、 C、 D、(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中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来刻画樊哙,通过这一人物形象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B、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南向北,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西面东,最卑是坐东面西。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D、文章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从一个侧面集中描写了刘邦、项羽之间的尖锐激烈的斗争。(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 , 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① , 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 , 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注】①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B、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C、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D、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唐以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初唐后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B、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C、秩满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秩满意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后妃等所居宫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得势时,名重一时的刘禹锡受到重用,王叔文失势后,刘禹锡也受到牵连,被连续贬官。 B、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涉嫌讽刺,招致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为播州刺史。 C、刘禹锡认为培养人才不应过分注重祭祀孔庙的形式,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但意见没有被采纳。 D、文中交代白居易与刘禹锡在诗歌方面的唱和往来以及白居易为之作序,意在侧面衬托刘禹锡文学成就。(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②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此诗创作于元和十二年。元和十年(815)夏,正直的白居易为被谋杀的宰相 武元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六句通过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把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生动地刻画出 来。 B、颔联中“乱点碎红”与“平铺新绿”,偶对天成,一“点”一“铺”,一“红” 一“绿”,对立相生。 C、不是说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掉了心情,看出作者对那些美好的春色已经兴趣 全无了。 D、诗歌整体意境清丽,风格朴实。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选词用字,是诗歌的显著亮 点。(2)、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曹操的《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者 比喻为当空的明月。(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故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的句子是: ,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 的句子是:“ ,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将自己比喻为“羁鸟”,“池鱼”,写出一种被牢牢束缚住的“囚”的状态的句子是:“ , 。”
六、小作文
-
8. 杰出的文学作品不外如下两类:一类是对“不完美的世界”进行揭露和鞭挞,一类是对“更美好的世界”表示向往和憧憬。
请选择其中一类,结合你阅读的《活着》《平凡的世界》《乡土中国》三部作品中的一部作品(也可以另选其它作品),加以举例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举例准确,阐述清楚,字数不少于120字。
七、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王羲之则在《兰亭集序》中享受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快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