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

试卷更新日期:2017-04-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 2.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 3. 有学者说: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挟持幼主,权倾朝野。顺治朝修史夸赞他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修史记录了他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修史时则为称述先祖功业肯定了他的功绩。这位学者意在(    )

    A、强调史学理论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 B、指出政治需要损害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C、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 D、说明史学家的个人经历和立场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同
  • 4. 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    )

    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 5. 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股票、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    )

    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 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 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 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
  • 6.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 7. 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 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
  • 8. 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到:“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说明罗马法(    )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 D、蕴含着理性精神
  • 9.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10. 卢梭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大作,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这说明伏尔泰(    )

    A、运用进化论否定了卢梭的观点 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 D、高度赞扬了卢梭书中的观点
  • 11. 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 12.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于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不能说明( )

    A、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 B、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充满活力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

二、综合题

  • 13.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并谈谈如何理解“它们……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 14.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行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领导机关最为集中的地区。经过5年的抗日战争,根据地民力、物力、财力已经极大地消耗。但是,随着对敌斗争的深入和根据地工作的发展,各种办事机构仍在不断扩大,非生产人员也在不断增加。1941年以后,由于战争日益残酷,根据地面积、人口日益缩小。1942年1月,一二九师发布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规定:(一)调整编制,减缩机关,减少人员马匹,认真充实战斗连队。(二)有计划地抽调一批有相当能力的本地干部,到地方武装和各级武委会工作。(三)抽调一批干部去抗大和陆军中学深造。(四)经营生产事业,安置老弱战士和荣誉军人。太行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的结果,不仅使这一地区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而且也使这一地区的财政支出大为降低。l943年由精简而节约下来的经费,为全部预算的46%。l943年的公粮和1941年相比,减征近33%。

    ——南振国《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2年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作用。

  •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粱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

    (2)、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梁启超的观点。

  •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对德国的统一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支持德国的统一是有条件的。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英国对德国的统一开始持消极的态度……法国对德国统一的心情是矛盾和疑虑的,在开始时也是持不积极支持的态度。

    材料二: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l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吴友法、邢来顺《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英法对德国统一问题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

  •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其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丘吉尔的观点,并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