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稀有气体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 2.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 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金属生锈 C、橙子榨汁     D、木柴燃烧
  • 4.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 5. 固体二氧化碳可作为制冷剂,其俗称是(   )
    A、小苏打    B、消石灰    C、干冰    D、
  • 6. 锗是一种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有一种锗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2个质子和4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2    B、40    C、72    D、8
  • 7.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O2    B、2O    C、2O2-    D、2O2
  • 8.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
  • 9. 下列物质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锈的是(   )
    A、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稀硫酸    D、碳酸钠
  • 10.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 11.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 12.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比a物质的溶解度大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升高温度可以将a、b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 13.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

    B 补齐元素信息和元素类别的连线

       

    干燥剂

    医疗急救

    调味品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 14. 北京人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1)、小明家制作饺子的原料有:面粉、瘦肉馅、蔬菜、植物油、调味剂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写蔬菜名称)
    (2)、妈妈要做“翡翠饺子”,将蔬菜用纱布包起来用力挤压就得到了蔬菜汁,其分离原理与(填“过滤”或“蒸发”)类似。
    (3)、煮饺子的时候小明发现家中使用的燃气灶安装有智能开关,在发生干烧时会自动关闭燃气阀门,从灭火原理分析其目的是______。(填写所选选项的编号)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 15. 随着生产的发展,家庭日化产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下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家用清洁剂。

    名称

    84消毒液

    洁厕灵

    管道通

    彩漂液

    产品示例

    有效成分

    次氯酸钠(NaClO)

    盐酸(HCl)

    氢氧化钠( NaOH )

    过氧化氢(H2O2)

    (1)、上述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写有效成分的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2)、“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84消毒液”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 +X ↑,则X的化学式为。“洁厕灵”洒落在大理石地面上会产生大量气泡,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其管道疏通剂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在使用时也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彩漂剂”在使用时会释放出氧气使污渍被活化,易于洗涤,其反应原理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 16. 欣欣同学想用蔬菜汁自制酸碱指示剂。

    植物的汁液    白醋    蒸馏水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        红色    蓝紫色       绿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1)、上述两种植物的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是
    (2)、将紫甘蓝汁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呈色。
  • 17. 从微观角度认识空气。用“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1)、用“ ”表示的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为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只表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写所选图示的编号 )。

    (3)、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这是因为 _______(填序号)。
    A、气体分子个数增多了            B、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 C、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了       D、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 18.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序号)。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计算含氧化铁160t的赤铁矿,理论上能冶炼出纯铁的质量为t。
  • 19.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1)、20℃时,将40gNaCl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要配制60℃的100gKNO3的饱和溶液,请简要说明配制的步骤和操作
  • 20.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2016年,“长征五号”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长征五号”是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推进剂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17年5月,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

    ①这种可燃冰中含有种元素;

    ②这种可燃冰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100% (只写出列式);

  • 21.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化学知识。
    (1)、“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活性炭和水,用稀硫酸检验其是否有效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填“仍有效”或“已失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家中发面的时候,为了去掉酸味,会加入纯碱,等发好面之后会看到面团中有很多气孔,这是由于产生了气体造成的。
  • 22.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甲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很强大(节选)

    据记载,我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甲烷的国家,《易经》中就谈到“象曰:泽(沼泽)中有火。”

    什么是甲烷呢?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如图)。标准状态下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甲烷与全球变暖有关吗?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的浓度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它与 CO2的温室效应哪个更强呢?科学家做了以下研究。

    实验一:甲烷与CO2温室效应的对比探究如图,分别收集两瓶相同体积的甲烷气体和CO2气体,用温度传感器穿过塞子中间的小孔插入玻璃瓶中。将2瓶气体放在室外的阳光下,打开数据采集器,每秒采集一次数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图:

    实验二:不同体积分数的甲烷的温室效应的对比探究

    仍然采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收集下列四种体积分数的甲烷样品进行实验,表中为此实验的平均值。

    不同体积分数甲烷在阳光照射下的平均温度

    甲烷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太阳光照射时甲烷的平均温度/˚C

    28.4

    30.1

    31.7

    32.8

    甲烷从哪里来?

    大气中甲烷的 30%~40%是由自然源引起的,70%左右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如:化石燃料开采过程中泄漏;种植水稻其根部的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下转化形成的甲烷;饲养的牛等反刍动物其食物在消化过程会产生甲烷;固体的垃圾填埋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泽(沼泽)中有火”体现了甲烷具有的性质是
    (2)、依据甲烷的分子模型计算出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甲烷被称为“清洁的燃料”其理由是(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4)、通过观察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可知(写出1条即可);
    (5)、要控制甲烷的排放从而降低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写出1条即可)
  • 23. 降低SO2的排放量已经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焦炉烟道气中含有SO2和氮氧化物(以NO为主)。下图为焦炉烟道气双氨法一体化脱硫(去除SO2)脱硝(去除氮氧化物)工艺流程,该工艺充分利用工厂自产的浓氨水进行脱硫脱硝,同时可获得氮肥。

    (1)、管道反应器中,通入臭氧的目的是将NO转化为 , 反应类型为
    (2)、下列反应是脱硫反应之一,请补全该反应。SO2 + + NH3= NH4HSO3
  • 24. 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小林组织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四个实验探究其性质。

    (1)、一段时间后,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这利用了二氧化碳_______(填字母)的性质。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可燃      C、不支持燃烧       D、不供给呼吸
    (3)、下列关于实验丙、丁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
    A、丁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丁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对比丙和丁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D、向丙中继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证明丙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25.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制作了“叶脉书签”。制作中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 g,下图是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操作。

    (1)、操作①中,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g。
    (2)、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在量取蒸馏水读数时,视线如图所示(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制作了“叶脉书签”后,同学们想用酸处理废液后再排放。欲测定处理后废液的酸碱度,需选用下列用品中的(填序号)。

    a.玻璃棒   

    b.白瓷板(或玻璃片)  

    c.酚酞溶液   

    d.pH试纸

  • 26.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二(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 27. 同学们为了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1)、小丽同学用如图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2)、小明同学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60 s时,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

三、流程题

  • 28. 氧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为原料,生产氧化铝的工艺如下

    (1)、粉碎:用粉碎机将铝土矿石粉碎成粉末。粉碎的目的是
    (2)、溶出:用过量的NaOH溶液将粉碎的铝土矿中难溶性Al2O3转化成可溶性NaAlO2 , 形成溶出液。溶出时,发生化学反应:2NaOH + Al2O3= 2NaAlO2 + H2O。溶出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苛化:向含有Na2CO3的废液中加入石灰乳[Ca(OH)2与水的混合物]。Na2CO3与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四、实验题

  • 29.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将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若用装置A、C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科学探究题

  • 30. 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也被称为"酒精块"或固体燃料块。固体酒精并不是固体状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硬脂酸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c.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d. BaCl2+Na2CO3=BaCO3↓+2NaCl   生成的BaCO3为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

    ①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1)、(实验探究1)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同学们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填“显”或“不显”)碱性。

    (2)、(实验探究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①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②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3)、(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